您知道自己常吃的芥末也可以藥用嗎?

芥菜為葯食兼用植物。其鮮嫩的莖葉除供食用外,也可作藥用;而芥子是中醫臨床常用藥物,用芥子研成末即「芥末」,又是北方人所喜食的調味佳品。宋代《本草圖經》載:「芥,今處處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極辛辣,此所謂青芥也。芥之種亦多:有紫芥,莖葉純紫,多作齏者,食之最美。有白芥,此入葯者最佳,舊雲從西域來,又雲生河東,今處處有。其餘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類,皆菜茹之美者,非藥品所須。」明代吳寬一首五言詩讚紫芥:「惟芥本菜類,秋深攝而藏。此種乃野生,已向春初長。紫花布滿地,葉嫩亦堪嘗。氣味既不辛,卻與芥同行。北人無不食,木卉與草芒。入盤以油和,齒頰流肥香。」

芥菜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植物。入藥性味辛,溫,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功能宣肺化痰、溫中利氣。可用於治療寒飲內盛、咳嗽痰滯、胸膈滿悶等病症;外用可治漆瘡腫爛。

Advertisements

民間素有這樣的習慣,取芥菜桿,以火燒存性,研末,敷治牙齦腫爛而出臭水者,具有明顯療效。另據文獻記載,取芥菜葉,煎湯洗敷,對漆瘡瘙癢和痔瘡腫痛等也有治療作用。因本品性溫熱,故平素熱盛之患者應忌食或少食。

芥子為芥菜成熟的種子,外形極小,呈類圓球形,直徑約1~1.6毫米,外皮呈深黃色或棕黃色,表面有明顯的微細網紋。粉碎浸潤后發出特殊的辛烈氣味。藥材以子粒飽滿、大小均勻、黃色或紅棕色者為佳。入藥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利氣豁痰、通經絡、消腫毒的功效。李時珍認為:「芥子,其味辛,其氣散,故能利九竅,通經絡,治口噤、耳聾、鼻衄之證,消瘀血、腫痛、痛痹之邪,其性熱而溫中,故又能利氣豁痰,治嗽止吐,主心腹諸痛。」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痹痛、喉痹、陰疽、流痰、跌打損傷等病症。

Advertisements

民間偏方以水調芥子末填肚臍內,以熱物隔衣熨之,取汗,治療感冒無汗者,有明顯效果;取芥子90克,搗細羅為散,以水蜜調為膏,塗於外喉下,每日換藥3次,治療咽喉閉塞不通,有效。

現代研究證明,芥子主要含有黑芥子苷、芥子酶、芥子酸、芥子鹼、脂肪油、蛋白質、黏液質等成分。芥子酶水解後生成的揮髮油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用於治療神經痛、風濕痛、胸膜炎及扭傷等。


家庭中醫藥合訂本

1999~2016年合訂本 (任選)

150元/年 2本/年

從2014年開始是全彩合訂本

拍下時請標明年份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全店88元包郵~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錦達

本文編輯:蕭玖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