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願這件小事

01。

這兩天啥也沒幹,就幫親妹研究高考填志願的事了。

二十三號知曉分數之後,她很失落,想去的大學是211,可是高考分數僅高出一本線十幾分。這意味著填報的話有些風險,在專業選擇上也有很多限制,雖然到目前為止,她並沒有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將來想要做什麼。

所以一直有些矛盾、惋惜以及不知所措,嫌棄自己考得低,才沒有更好的選擇。

我很理解這種矛盾,大多數高考過的人都這樣,考得比平時還要好,會想要更高分;考得和平時一樣,也會埋怨自己怎麼不發揮超常;而考得比平時差,就更別提了。

考多少分,都煩惱。煩在填志願。因為我們都希望要最好的,就像電影《為愛毀滅》中的那句話一樣:選擇並不是在好與壞之間,那太容易了,生活真正的選擇是在兩個壞中選擇不太壞的,或是兩個好中選擇更好的。

Advertisements

高考填志願,我們也想要最好的。

最後的結果是,我沒有明確的給她規定說,「你一定要填這些專業,這個專業將來好就業」,也沒有說什麼類似「你適合這些專業」這樣的話,而是在分數的可能性內,選出儘可能多的專業,然後讓她自己選擇。

我想,就算這些專業都不是自己心儀的,但是如果能在可選擇範圍內選出最好的,我也相信那始終都是相對來說不錯的了。

因為選擇這一部分的事,其他人是沒有辦法幫助自己的,她真正的愛好是什麼,特長是什麼,我無從得知,能做的,只是引導她找到一個吸引自己又能貼近自己稟賦的專業,而已。

其實我也知道,很少有人在十八歲的時候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興趣愛好是什麼,擅長什麼,所以與其說是自己選專業,不如說是讀「別人覺得好」或者「更有就業前景、更熱門的專業」,不過我仍然希望,她能夠在這其中,留有一些自己的志願。

Advertisements

02。

再次複習填志願這件事,心裡還真是五味雜陳吶。記得第一年自己高考填志願的時候也是,整天拿著那本厚厚的志願指南勾勾畫畫,拿著那點分數精打細算,改了又改,每天焦灼忐忑、坐立不安,總是希望有個人能給出一點保證,以便無驚無險就能夠安全被錄取。

如今想起來,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填志願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個小小選擇罷了。你越往前走,越發現我們能把握的東西其實不多,過去改變不了,未來也預測不到,僅僅抓住現在所能控制的東西已經是萬幸。

而且那時候剛從高中校園走出的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沒有特別喜歡和特別討厭的城市,也不知道哪些城市有哪些大學,哪些大學適合我,既沒有特別的偏好,又沒有多餘的選擇權利,完全可以寬心一些的。

當然當時控制不住的緊張和干著急,最後我都歸咎於眼光太狹窄,思想太局限,沒有人指導,又聽了太多的「高考決定人的一生」和「考得好不如填得好」諸如此類的話。

因而才會在那小小的選擇範圍內,像買東西砍價一樣,希望身上僅有的一點金錢發揮它最大的作用,買到一件超值的衣服,可是又擔心如果砍不下價來,所有稱心的衣服都被其他人買走了,到最後只能得到一件自己不喜歡的而且與已有的金錢不等價的衣服。

掙扎、焦慮、擔心、苦惱。

03。

我一直認為,高考填志願,是比考試本身更刺激的事情。它是我們成年後,第一個面對的人生選擇,風險投資,填得好,收益高,相對的風險也大,而填不好,則是對成績的一種浪費,可以說如果考試拼的是智力,那填志願拼的就是心理了;如果考試看的是你平時有多努力,那填志願包含的就更多了,評估、權衡利弊、懷疑…

就像我們的人生,始終都在估量、算計、權衡利弊,慶幸、懷疑,最終得到或者失去。

因此,應該讓別人來建議,但是不應該是決定。

說實話,上了大學之後你會發現比高考志願重要的東西有很多,不僅不能如願以償,而且常常陰差陽錯。有絕大部分的人,都上著被調劑或者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心裡或許還帶著後悔和不敢,覺得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可是有誰是事事都如意的?

重要的不是你的選擇是否全都符合心意,而是看你如何對待自己的這個「已經選擇」。

而且,誰說填志願就沒有一些命運安排的成分在裡面呢,我們要做好的,只能是「盡人事」這一塊。

因為我們沒有上過一堂課,叫做「如何上好大學」,正如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並沒有上過一堂課叫做「如何過好這一生」一樣。

我們只能儘可能的填最好的,就像儘可能的把一生過得精彩一樣。而很多無法改變的東西,想太多,只是徒增煩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