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用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被譽為「胃腸天下第一方」,使用頻率非常高。但中醫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體質的因素不容忽視,黃煌經方「方-病-人」學說便著眼於此處。

本文李小榮老師總結了適用半夏瀉心湯的人群體質特徵:「唇舌紅,痞而利,常潰瘍,易煩躁」,相信會成為大家臨床上高效應用該方的一大抓手。

謝謝黎主任的邀請,去年的論壇我也來了,今年人越來越多,這說明經方的影響越來越大,喜歡經方、研究經方的人越來越多。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這裡有中醫界重要的門派名家,學習中醫的氛圍也非常好。

一、胃腸天下第一方

半夏瀉心湯的條文大家都很熟,我們認為半夏瀉心湯的主證是古代的痞病。「痞」的原意是《易經》裡面的「否」卦,就是上下不通的否,否極泰來。中醫裡面的「痞」也就是「不通」的意思。從臨床上來講,最常見的就是心下痞,而心下痞大部分就是胃脘部的不適。

呼吸科與消化科疾病是門診當中最多的病類,在腸胃不調病症中,特別是胃炎的治療中,半夏瀉心湯證出現的概率是最高的,所以很多醫家都認為半夏瀉心湯是胃腸天下第一方。

此方里提到一個「去滓再煎」,《傷寒論》里總共有七首方提到用這種煎煮方法,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張仲景採用這種方法呢?網上有至少十五種的觀點,大家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一般來講,去滓再煎藥性可能會更純和、口感會更好,同時有一定的濃縮作用。因為胃炎的病人,胃不舒服時,如果喝下去的東西多,胃的張力高,胃就會更不舒服。所以很多時候張仲景考慮得更全面,這些經驗本身就是從實踐當中篩選出來的。

二、適用半夏瀉心湯的人

我今天主要是講我們在臨床上怎麼來用這個方。我們研究經方和運用經方,從臨床的角度來看,發現符合使用此方,或者說出現此方的適用症概率很高的這些人,他們有共同的一些特徵,我們是把人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體系,把一個人立在這裡的。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呢?黃煌經方有一個特色就是經方體質學說。打個比方,流感來了,同樣的病毒,但一個單位的人表現出來的證有很多種,所以用方也不一樣。中醫強調的是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大家想想看,林黛玉的感冒和李逵的感冒,會一樣嗎?這就是體質,這就是人。我們在臨床上治病用藥,很多時候可以把人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這就是經方體質學說的一個重要意義。根據體質去參照的話,既可以縮小選方的範圍,更快地看病,高效地應用,同時還是一個安全用藥的參考和保證。

剛剛說到半夏瀉心湯是天下胃腸第一方,也就是說它使用的概率比較高。那麼一個病人過來看病,他說上腹部不適,或者拿個胃鏡單來說是糜爛性胃炎等,他適不適合用半夏瀉心湯呢?

我們就要看這一類適合半夏瀉心湯的人他們有什麼特點。大致上說,一個是望診時,形貌、形色、嘴唇,包括舌質有一些特徵;既往病史里還有一些特徵;精神、情緒、心理方面有一些特徵;還有除了心下不適的主訴以外,往往會有大便性狀的改變,這一類人適合用半夏瀉心湯。

我們一個個來講,首先是這一類人的營養狀況比較好,不是非常虛弱、非常糟糕的狀態。嘴唇等粘膜、包括舌頭,還是充血偏紅的。其實我們經常會看到病人嘴唇、舌頭紅,可以推斷他是不是有心下不適,有胃粘膜充血等,中醫是以外揣內的。

另外我要提一個觀點,是關於胃鏡的問題。很多人會提到,怎麼我們看病用藥借用很多西醫的概念?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中醫為什麼有這麼長的生命力,幾千年,現在全世界都在學,都在用?因為中醫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把歷朝歷代的自然科學技術都吸收進來了。只是後來中醫、西醫出現論爭,大家就覺得中西醫對立起來了,其實中西醫它們應該是和諧友好的關係,它們是互補的體系。中醫研究病的人,西醫研究人的病,它們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西醫研究病,所以它把自然科學技術運用得更好。中醫側重調整人,無論疾病譜怎麼變,人體對疾病損害和致病因素的反應模式是不變的,這就是經方為什麼可以有是證用是葯的道理,以不變應萬變。

自然科學技術里的顯微鏡、X光、B超等,它本來就是自然科學的,為什麼要說這是西醫的呢?西醫可以用,中醫也可以用,那為什麼不可以作為中醫望診的延伸呢?這不是中醫西醫化,而是把西醫中醫化,我們臨床上要有這個觀點。

回過頭來講,適用半夏瀉心湯的這一類人,往往是唇舌偏紅,舌苔偏膩,而且體質狀態好的人群,這是望診看到的。舌苔膩的這個膩有時可能是淡黃,有時可能是白膩的。即使是白膩,但是他舌質紅,甚至可以出現黃連舌,舌老紅、暗紅,膩苔其實就反應了濕熱的存在。很多學者提到半夏瀉心湯這一大類方都是寒熱錯雜,個人覺得把半夏瀉心湯,包括甘草瀉心湯,看作是濕熱蘊結中焦可能比寒熱錯雜更恰當一點。

再看伴隨癥狀。很多情況下,半夏瀉心湯除了治療胃腸疾病,還可以治療很多其他疾病,比如失眠、頭痛。病人往往是以胃腸不適為主訴,這裡要強調的是痞和利,病人除了有上腹部不適,還有大便性狀的改變。古代講利,下利,是指大便的次數、性狀、質地發生了改變。半夏瀉心湯證往往有這個特點,病人容易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或者大便黏的表現。

第三,追溯病史,按理說病人可能經常有上火的情況,比如口腔潰瘍,或者例假前就發潰瘍,或者牙齦腫痛,還要看臉上長不長痘痘。但是,他出現口腔潰瘍時,我們就不是用半夏瀉心湯,而是半夏瀉心湯的加減,加大甘草的量,原方3兩增加到4兩,變成了甘草瀉心湯。如果他當下現在沒有潰瘍,詢問病史他說以前有潰瘍,那我們就還是選用半夏瀉心湯。也就是說,這一類人容易上火,容易出現潰瘍。

這一類的人還有一個煩躁的特徵,他描述病情時,很心急,語速很快,焦慮貌,很煩很痛苦的樣子。而且,他可能睡眠也不好,還有頭痛等精神癥狀。

總結一下,適用半夏瀉心湯的這類群體,用簡單的十二字來記,「唇舌紅,痞而利,常潰瘍,易煩躁」。

三、適用半夏瀉心湯的癥狀指征

我們剛才主要是講的哪一類人群適用半夏瀉心湯,那麼這一類人都有可能出現半夏瀉心湯證,從臨床上來看,這類人群出現以下情況,我們都要重視這個方子的應用。

第一個是以上腹部不適為主要表現。比如胃炎、消化潰瘍,都可以出現用此方方證的情況。

第二個是痞而利,就是說有大便性狀改變。為什麼講半夏瀉心湯是天下胃腸第一方,就是因為它在胃腸方面的調整功能非常好。

第三個是以煩躁、失眠、頭痛等精神方面的癥狀為主訴,往往伴有消化道的癥狀,比如心下不舒服,或胃鏡檢查有胃炎,或有大便的改變。如果沒有消化道癥狀,我們一般不考慮半夏瀉心湯。

第四個是很多皮膚病,如果伴有消化道的癥狀,半夏瀉心湯也是一個很好的方。

四、注意事項

再說一下幾個注意事項,第一點是黃連的量一般是3~5g,那麼量多量少怎麼來決定呢?一是體質,二是舌質舌苔。體質越紮實,舌質越紅,舌苔越厚越膩,黃連的量可以稍微大一點。

第二點是甘草的選擇,個人傾向於用生甘草,炙甘草也可以用,生炙甘草合用也可以。使用甘草時,熬藥的量和服用的時間方面要注意,還要注意大劑量甘草或長時間服用甘草引發反酸、腫脹等情況的觀察。

第三點需要提醒一下。這一類方里有黃芩、半夏,特別是黃芩,現在中藥質量非常糟糕,品種非常紊亂,特別是炮製不規範的大量出現,肝損現象也非常多,所以大家要非常小心。

五、合方使用

合方的情況也有很多,特別是與四逆散的合方,非常多。加葛根就是合了葛根芩連湯,加瓜蔞就是合了小陷胸湯,加大黃就是合了三黃瀉心湯。臨床上和五苓散合用的情況也比較多。

六、互動答問

問題一:甘草分為炙甘草和生甘草,在應用當中會不會差很多?

回答:《傷寒論》的原文是甘草(炙),但我在臨床上一般是用生甘草。因為漢代的炙甘草跟我們現在藥房里的炙甘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現在藥房里的炙甘草是用蜂蜜炙過,據考證漢代的炙絕對不是用蜂蜜去炮製,可能只是小炒了一下。所以我們臨床用的是生甘草。但也可以用炙甘草,還可以炙甘草和生甘草合用。

問題二:如果說其他三個特徵都有,舌質紅,舌苔膩,常潰瘍,易煩躁,但不是「痞而利」,而是胃不舒服,比如說反酸、打嗝等也是屬於消化道的癥狀,這種情況下是不是也可以用半夏瀉心湯?

回答:這種情況有很多可能性。一種是也可以用。第二種是可能還要考慮其他的方證。第三種就是合用其他方劑尤其柴胡劑的可能性較高,比如說合用四逆散。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他體格非常壯實,做腹診時,脅下比較緊,腹部比較充實,這個時候用大柴胡湯加黃連的應用概率比較高。

問題二補充提問:此方必須是要以痞為主,如果不是痞的狀況,就不適合了嗎?

回答:一般來說,半夏瀉心湯證肯定對應的是消化道癥狀,特別是心下部不適。在此延伸一下痞證。一般情況下,心下痞是指沒有胃痛等疼痛的,但是在臨床上有一些病人,特別是糜爛性胃炎病人,他可以出現心下疼痛,那麼這有沒有矛盾呢?沒有矛盾。因為痞本身是沒有疼痛的,但是出現痛,它是痞和痛兩個癥狀的疊加,就是說痞跟痛可以兼夾出現。我認為這個疼痛跟痞是兩碼事,只是同一個疾病的兩個癥狀的疊加。

問題三:我們在臨床應用半夏瀉心湯時有哪些需要注意或者禁忌的地方?

回答:說說禁忌症,我們可以倒過來理解。

第一點,剛才說了適合半夏瀉心湯的人體質狀態好,舌唇紅,那麼一個老頭老太,神情枯萎,心肺功能都不好,嘴唇都是發淡的,病人一來,你就把這個方子排除掉了,就會考慮其他的方子,比如說四逆散的加味方,柴胡桂枝湯等等。

第二點是關於痞而利,就是說如果病人大便乾結,那麼我們就要考慮是否適用半夏瀉心湯,當然也有可能仍然適用半夏瀉心湯,但一定要加減,比如合三黃瀉心湯。

第三點是關於甘草,如果遇到水腫比較明顯的病人,或者病人有腎臟病時,我們在使用甘草以及甘草類方時就需要謹慎。因為甘草就是《傷寒雜病論》里的保水劑。從現代醫學來講,它可以導致水鈉瀦留,特別是大劑量或者長時間的服用時。

基本的禁忌症就是以上這幾個。

問題四:臨床上遇到胃痞的病人,幽門螺旋桿菌有的陽性,有的沒有陽性,那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與否對半夏瀉心湯的選擇有沒有影響?

回答:我覺得HP陽性與否對於半夏瀉心湯的選擇沒有線性關係。從現代藥理來講,任何一個黃連劑,半夏瀉心湯也算黃連劑,它可能是改善了胃腸里的環境,還有黃連本身就是殺菌的,可以殺幽門螺旋桿菌。但是你可能會發現適用這個方的人,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非常高,這是另外一個現象。

問題五:治療口腔潰瘍的話,此方和清胃散哪個效果好?

回答:清胃散證跟半夏瀉心湯證還是有區別的。舉個例子,半夏瀉心湯證一般有大便次數或性狀的改變,所以把它作為一個方證對應的應用。但不是說拉肚子就能用,而要注意是「痞而利」,這兩個癥狀是有連帶關係的,病人既有上腹部的不適,又有大便性狀的下利現象,這兩個癥狀是同時存在的。清胃散證主要是火熱在上面,可能有口腔潰瘍、煩躁不得眠、牙痛等。而半夏瀉心湯證往往是有下利的傾向。還有一點是半夏瀉心湯證往往是有膩苔的,不管是白膩、黃膩、淡黃膩,一定有一點點膩苔。如果沒有膩苔,舌頭很乾凈,那肯定是不考慮半夏瀉心湯證的。

黎主任補充:半夏瀉心湯的舌質老紅跟鮮紅是有區別的,石膏類方跟黃連類方舌質的鑒別,這一點在望診里很重要。

講者:半夏瀉心湯里有一個很重要的葯是黃連,黃連的主治證是煩而痞,煩而利,煩而悸。煩是病人容易煩躁、焦慮、緊張、失眠。煩而痞是還有上腹不適,煩而利就是還有下利,大便的改變,煩而悸可以引申為容易有心悸、失眠、煩躁。

翻譯:方檬丹

校對:王春穎 蘇雪貞 蔡果宏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李小榮老師於2016年12月11日在深圳南山經方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