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脈診,揭秘《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蘊含的玄機!

有人說,學中醫靠悟性,此話或許不假,比如中醫四診之一的脈診,一直有「脈理浩繁,切循不易,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的說法,其難易程度昭然若揭,脈診中蘊含的點點玄機,若非用心去領悟它,又怎能體會脈象里的絲絲縷縷差異?關於脈診,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也有涉及,今且來看看《傷寒論》《金匱要略》中關於脈診蘊含著哪些玄機!

脈診是中醫學辨證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對脈診是比較重視的,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

《靈樞·逆順》:「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餘不足。」均說明脈診能夠了解正邪之間的關係,對病機的闡述、預后的判斷、治療的確定,都有很大幫助,成為中醫學的四診之一。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脈診,是在繼承《內經》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臨床實踐,脈證合參,對辨證治療尤有重大意義。在當前繼承中醫藥遺產,學習《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兩部經典著作時,對這兩部書中所涉及的各種脈象,首先要了解它的含義,這樣對進一步領會這兩部書的各篇條文是有所裨益的。

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各篇篇名均是某病脈證並治,可知張仲景是很重視脈診的,由於《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的脈診與後世脈學有不同之處,如果不預先了解其脈診的內容,在學習這兩部書是會感到有一定困難的。

因此本文將從總的方面說明《傷寒論》及《金匱要略》脈診在辨證方面的意義和運用上的特點;再從脈象的分類中,分別敘述各種脈象及其兼脈的含義,以求能更全面地領會《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關於脈診的內容。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脈診在辨證方面的意義,可從以下幾點看出。

一是闡明病機:如《傷寒論》的桂枝湯證,其脈象為陽浮而陰弱,陽浮說明是表證,而陰弱則說明是表虛。《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篇中亦有「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指脈緊是有宿食不化,此以脈診來闡明病機者。

二是推測轉歸:疾病的轉歸,有向愈的趨勢或惡化的傳變,這在急性熱病發展過程中根據脈象以推測其轉歸,有很重要的意義。如《傷寒論》太陽篇:「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脈若靜指脈仍是浮象,未見數急的變化,亦無欲吐、躁煩的表現,說明病情未發生傳變。

又如《傷寒論》太陽篇:「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者,為欲愈也。」

雖然病人仍有發熱惡寒,但無嘔吐,二便正常,脈微緩指不快不慢、和緩均勻,推測體溫即將恢復正常,病情有向愈趨勢。

三是決定治療:如《傷寒論》太陽篇:「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雖然有發熱、頭痛、身痛的表證,但脈沉則為里虛,因里虛為急,故用四逆湯以救其里。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脈沉者,澤漆湯主之。」以脈浮主表屬肺,故用厚朴麻黃湯宣肺利氣、祛寒化飲;脈沉主里、主水,為水飲迫肺,故以澤漆湯通陽逐水、止咳平喘。此以脈診來決定治療者。

四是判斷預后:如《傷寒論》少陰篇:「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脈微是少陰病主脈,如利不止,厥逆無脈,為心陽更微,陰盛格陽。

經治療后脈暴出,則為虛陽外脫,故預后不好;如脈微續是脈象逐漸恢復,陽氣漸生,故預后較好。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篇:「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指久咳正氣已虛,脈弱則與證相應,故為可治;實大而數則為邪盛正衰,預后不良。

雖然脈診對診斷病情、分析病機、決定治療、判斷預後有一定價值,但亦須結合臨床表現,脈證合參加以分析,而不應孤立地僅憑脈診來神乎其技。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的脈診在運用中有其特點,在學習中不可不知,這是與其他脈學書不同的,其特點有以下五點。

一是有的脈象是與其他脈象對比而言:如《傷寒論》太陽篇:「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脈浮細是與脈浮緊相對而言,脈浮緊為麻黃湯證,現在已過十日,脈象不是浮大有力,而是浮細,說明病勢已衰,外邪已解,但正氣尚未恢復。

如果按一般脈象來理解,浮為在表,細主血虛,就會得出另外的結論了。「外已解也」就顯得不好理解。又如《傷寒論》少陽篇:「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少陽病脈弦而細,現在脈小,是指的不弦細,故知少陽證已消除,為欲愈也。

二是一病可見多脈:如《傷寒論》中太陽病脈浮,太陽中風則脈浮緩,太陽傷寒則脈浮緊;《金匱要略》中水氣病,風水、皮水則脈浮,正水脈沉遲,石水脈自沉等是,此因證候類型不同而異。

另外,一病之開始階段與恢復階段,或開始階段與發展階段,脈象亦可不同,如《傷寒論》太陽篇的太陽中風,開始時脈象為浮緩或陽浮而陰弱,恢復階段可變為脈微緩(23條),發展階段轉屬陽明亦可變為脈洪大(25、26條)。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篇:「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傷寒論》厥陰篇365條與之相同,說明了下利過程中,開始階段、病情發展階段、恢復階段,因正邪相爭表現在脈象上亦不同,應當動態地來看脈象的變化。

三是一脈可見多病:如浮脈,在《傷寒論》中主表證,如45條:「今脈浮,故在外。」51條:「脈浮者,病在表。」在《金匱要略》中,浮脈還有主虛證的含義,如臟腑經絡先後病篇:「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其病在里,腰病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所謂前後,一般以寸尺來解釋,寸脈浮主表證,尺脈浮主腎虛。

黃疸篇亦有:「尺脈浮,為傷腎。」亦指腎虛而言。又如緊脈,在《傷寒論》中主寒邪,寒邪在表則脈浮緊,寒邪在里則脈亦緊,如283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但《金匱要略》中脈緊又主宿食。其他還有脈緊主胃氣強盛,如《傷寒論》192條:「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因濕熱郁滯關節,其人胃氣強,則可奄然發狂,汗出而解,濕熱之邪與汗共並排出體外,脈緊是與脈遲相對而言,脈遲為胃中虛冷,脈緊則為胃氣強,故能驅邪外出而自愈。

但《傷寒論》厥陰篇361條又有:「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此脈緊則又主邪盛,故為未解。

四是脈象與病機結合:以脈象解釋病機,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的例子很多,如《傷寒論》太陽篇134條:「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說明了脈浮而動數的病機是表虛而外感風邪,有頭痛發熱的反映。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說明脈遲而緩是營衛俱虛的表現,所謂營緩是指沉取而緩,是營血不足,營血虛故脈遲;衛緩是指浮取而緩,衛氣不足,衛氣虛故風能中人。

五是寸口、趺陽、少陰三部脈法:如《傷寒論》陽明篇:「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以趺陽脈候脾胃之氣,趺陽脈浮表示胃氣強,澀為營血不足表示脾津虧損,胃強脾弱,脾被胃熱制約而成脾約。

《金匱要略》三部脈法更多見,如中風歷節病篇:「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少陰脈以候腎氣,少陰脈弱則是指血不足,浮為風邪乘虛而入,腎主骨,故疼痛如掣。

中醫把脈為什麼那麼准,是不是很神奇?

對於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人都讚不絕口,其實這些治療方法都是需要依賴於又快又準的診斷方法,那麼中醫是如何診斷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脈,也稱作切脈,就是通過用手輕輕的按壓患者的動脈,根據脈象即可知道患者的並且。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中醫把脈的原理有哪些!

把脈的原理

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的例子,並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這可以充分的證明了中醫把脈的強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學依據。

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髒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顯然,脈象是有其客觀存在因素的。

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脈象首先可反映心臟的病變。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人體血管的舒縮運動,充分的反映了血液中流動的質與量以及速度等信息的變化。而且血管的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病變,例如動脈硬化等等都可以反映在脈象上通過把脈診斷出來。

結脈的脈象特徵是脈搏緩慢、時有停跳且沒有規律。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等疾病可出現脈搏停跳。

弦脈的脈象特徵是血管緊張度增高,脈體端直、長。弦脈反映出高血壓病,血液流動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脈的脈象特徵是脈象細、位置表淺、無力,即浮細無力。當人體患有胃腸性感冒(不想吃飯、噁心、嘔吐、拉肚子等,攝入不足)、急性胃腸炎,嘔吐時,體液減少,氣血不足,反映在脈象上就可出現濡脈的特徵。

把脈的方法

1.選指

醫師在給患者診斷的時候應該用左手來給患者的右手進行診斷或者用右手給患者的左手進行診斷。診斷的時候三根手指的指端要一樣平齊,手指稍微呈現出弓形傾斜,並且和受診者的體表保持月45度角為宜,因為這樣的角度可以讓手指的指目緊緊的貼於脈搏搏動的部位以便於診脈。

2.布指

醫生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橈骨莖突內側動脈處,稱為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用無名指按在關后定尺,布指疏密適當。

3.運指

醫生運指概括為7種。

(1)舉法:指醫生用較輕的力量按在皮膚上察脈的方法。又稱為「浮取」、「輕取」。

(2)按法:指醫生用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體察脈的方法。又稱為「沉取」、「重取」。

指醫生用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體察脈的方法。又稱為「沉取」、「重取」

(3)尋法:有兩層意思:其一,尋即尋找,指醫生手指用力可輕可重,左右推按,仔細體察脈象,尋找脈搏跳動最明顯的部位。其二,是指用力不輕不重,按至肌肉取脈的方法,即「中取為尋」。

(4)循法:指用指目沿著脈道的軸上下移動來取脈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體察脈搏的長短。

(5)推法:指指目對準脈脊后,順應脈搏的動勢,左右內外推動以體察脈象快慢、力量、趨勢的一種方法。

(6)總按:即三指同時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診脈的方法。

(7)單按:用單個手指診察一部脈象的方法。主要用於分別了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位、數、形、勢等變化特徵。

中醫是怎麼把脈的

首先感覺到脈搏的位置,有的輕輕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卻需要用力才能摸到,這就分出了浮脈和沉脈。

第二點是脈搏的力度,搏動有力為實脈,無力的則為虛脈。

第三點是脈搏的頻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間脈搏應搏動4次,不足4次為遲脈,超過5次不足7次為數脈。

第四點是脈搏的緊張度,如果按下去,感覺像按在琴弦上,強而硬,為弦脈。如果感覺鬆弛和緩則為緩脈。

第五點是脈搏的均勻度,節律是否均勻,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節律不均勻的就有促脈、結脈、代脈,力度、大小不均勻的有微脈、散脈等。

第六點是脈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脈搏來勢的流暢程度,脈來圓滑流利為滑脈,往來艱澀為澀脈。

第七點是脈搏的長度,也就是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軸向範圍的長短,分為長脈和短脈。

第八點是脈搏的寬度,即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徑向範圍大小,分為大脈和細脈。

常見脈象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為陽,為表。特點為脈搏部位表淺。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浮而中空為芤,有邊無中,如以指著蔥之象,主失血;浮而搏指為革,中空外堅,似以手指按鼓皮之狀,相比芤脈中更空而外更堅,主陰陽不交;浮而不聚為散,按之散而不聚,來去不明,主失血。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為陰,為里。特點為脈搏部位較深,按至肌肉以下。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沉而幾無為伏,著骨始得,較沉更甚,主邪閉;沉而有力為牢,沉而強直搏指,主內實。

輕按不得,重按乃得,為陰,為里。特點為脈搏部位較深,按至肌肉以下

遲脈:脈搏緩慢,一息三至或二至[2] (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遲而更代為代脈:緩中一止,不能自還而更代,主氣絕,亦主經隧有阻,妊婦見之不妨。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臟氣衰微。分析:臟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遲而時止為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數脈:脈搏急促,一息五至、六至(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特點是較正常脈搏至數快,除遲、結、代三脈外其他都可見。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應指鬆軟,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總結:

通過上述的文章對把脈的原理,把脈的方法,常見脈象以及中醫是怎麼把脈的等有關內容的具體介紹,大家對於中醫把脈為什麼會那麼快,那麼准應該都非常了解了吧。中醫的很多手法都是來源實踐經驗,所以中醫診斷才能夠做到又快又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