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二)

手陽明大腸經

從食指撓側端始,沿上肢背面橈側至肩上,交會於椎,向前入缺盆,絡肺,穿橫膈入腹,屬大腸。支脈從缺盆上行至面頰下齒,回挾口角在人中處交會,至鼻翼,與足陽明經相接。該經從商陽穴至迎香穴,共計20穴,主治胃、腸疾患,五官科喉病症。

本經脈氣如因外感內傷而有所變動,脈氣壅滯不通,則下唇腫痛,頸部腫大。大腸與肺為表裡,肺主氣,津液是由氣化生,所以熱郁大腸,則津液內傷,凡經脈所過之處,都會有沉重感,眼睛發黃,口中發乾,咽喉腫痛,鼻中流涕出血等等。若經氣有餘,陽盛陰則發熱發腫;經氣不足,陰盛陽則發冷顫抖,因肺主一身之皮毛,大腸經氣不足則皮膚冷寒而發緊。手陽明為肺經之表,所以解熱退寒必取大腸經之穴位。合谷、曲池等為本經之要穴。陽明,是陽氣發展的最後階段,也就是在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基礎上的繼續,即兩陽合明的意思。其位置在太陽和少陽的裡面,所以又有陽明為合之稱。早上卯時(5~7點)練功最隹。

Advertisements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1.商陽;2.二間;3.三間;4.合谷;5.陽溪;6.偏歷;7.溫溜;8.上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臂臑;14.臑會;15.肩髃;16.巨骨;17.大椎;18.天鼎;19.禾髎;20.迎香(圖239)。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穴位:

商陽穴,位於食指橈側距爪甲角后1分許。主治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頷腫、扁桃體炎、聲嘶、手指麻木、熱病、中風昏迷等症。屬刺激穴位之一。

二間穴,位於食指本節前,橈側橫墳頭凹陷中。主治鼻衄、齒痛、咽喉腫痛、面神經麻痹、熱病渚症。

三間穴,位於食指橈側第二掌骨小頭之後方陷中。主治目痛、齒痛、咽喉腫痛、手指、手背紅腫諸症。

合谷穴,位於第一、第二掌骨背側歧骨間陷中,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指攣、臂痛、牙關緊閉、口眼咼斜、熱病無汗或多汗、經閉、滯產、腹痛、便秘、痢疾、感冒、闌尾炎、高血壓諸症。急救穴之一,強按壓,臂酸掌麻。

Advertisements

陽溪穴,位於腕橫紋橈背側兩筋陷中,直對合谷。主治頭痛、耳聾、齒痛、咽喉腫痛、手腕痛、癮疹諸症。

偏歷穴,位於腕后3寸,陽溪之下微偏外,主治氣管炎、小便頻數、鼻衄、耳聾、手臂酸痛、水腫、喉痛、牙痛、偏頭痛渚症。溫溜穴,位干腕后5寸,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主治頭痛、面腫、咽喉腫痛、肩臂酸痛諸症。

下廉穴,在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曲池下4寸。主治肘臂痛、腹痛諸症。手三里穴,位於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2寸。主治肩臂酸痛、冷風麻痹、中風口咼、半身不遂、腹痛、腹泄、腸鳴諸症。用力砍砸,半身無力。

曲池穴,位於屈肘時肘橫紋頭陷中。主治高血壓、肩臂痛、上肢不遂、上肢關節痛、麻痹請症。用力抓握,半身麻軟。

肩髃穴,位干肩端兩骨間陷中。主治肘臂酸痛、肩臂不舉、半身不遂、上肢關節痛、麻痹諸症。指戳砍碰,站立不住。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旁五分。鼻唇溝中。主治鼻塞、鼻衄、口眼咼斜、多涕、不聞香臭、顏面神經麻痹、風動面癢諸症。用力點戳,不死必傷。

親愛的讀者您好!了解更多武術知識、功夫養生,搏擊防身,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功夫之神(GFZS119),還能與各路英雄相互切磋武藝,提升自我,得到更高的修為。(長按複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