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手機沒聽筒

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約69億人口(相當於全球人口總數的95%左右)擁有手機連接。預計到2018年,中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數將佔全球的三分之一。手機的基本功能在於通話,但是當你看到這樣一部手機的時候,你或許一下子還不清楚該怎麼用它來通話,因為這個手機沒聽筒!但它的確是一部手機,只是運用了最新的「骨傳導」技術代替傳統的聽筒。

其實「骨傳導」也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早在兩個世紀以前就有人應用了。最著名的案例是音樂家貝多芬,他在完全失聰后,用牙咬住指揮棒的一端,將另一端抵在鋼琴上來感知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200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最出彩的一個舞蹈節目《千手觀音》也是運用了這一原理,給聾啞舞者提供準確的節拍。前兩代的谷歌眼鏡也是「骨傳導」技術的應用實例。

Advertisements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骨傳導」技術的概念。聲音通過我們的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而這種聲波必須經過一定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才能傳播並被人或動物的聽覺器官所感知。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也各有不同,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次之,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15℃空氣環境下為340米/秒。也就是說,聲音通過我們的頭骨、頜骨傳播的速度是大於340米/秒的。當然,聲音在固體中的衰減也較其他介質快,因而它傳不遠。

最早在手機中運用這一技術的分別是日本的夏普公司和京瓷公司。既然是一部手機,那麼它就一定有「聽筒」,從官方的介紹資料上看,這兩家公司的手機主要都是將聲波以屏幕震動的方式傳遞到顱骨,再經內耳的內、外淋巴液、螺旋器到達聽覺神經。相較空氣傳導路徑,減少了經過耳廓、耳道、骨膜等多重耳組織的途徑,甚至不需要耳膜的振動。

Advertisements

這樣的特點,也成就了「骨傳導」技術諸多的優勢。其中最顯著的優點就是在嘈雜的環境中依然能保持清晰的通話質量。因為通過空氣傳導,會把周圍所有的聲音信息都通過耳膜傳送到內耳,而骨傳導只把手機傳導的聲音通過頭骨直接傳送到內耳。加之將整塊手機屏幕作為發聲區域,面積大,傳導效率高。特別是在特殊環境中,比如在水下、建築工地,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消防、特種作戰部隊等部門,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骨傳導的耳機。

同時,「骨傳導」技術也是聽力障礙者(從外耳到中耳的傳音系統引起的聽力障礙)的福音。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耳膜性能下降時,就會產生聽力障礙。因為「骨傳導」技術不需要振動耳膜就可直達聽覺神經,因此老年手機將被重新定義,手機的受眾群體將進一步擴大。

此外,手機用戶們通常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揚聲器的位置因為構造的關係,不免會有凹陷和縫隙,這就給污垢、細菌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屏幕代替了聽筒之後,因面板光滑平整,就不易積灰,也容易清潔,並為手機三防技術中的揚聲器密封提供了技術支持。

當然,任何事物皆有兩面性。現今的「骨傳導」技術還有一定的缺陷,存在一些急待改進的問題。

作為聽筒,「骨傳導」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淘汰傳統的揚聲器了,這是因為人的發聲頻率範圍僅僅在85~1100Hz之間,就算是電話的通信聲音頻率範圍也只在300~3400Hz(這是因為受到電信通信帶寬的影響,同時兼顧了通話人聲的音質)。質量好一些的耳機的聲音頻率範圍也僅在200~5000Hz。而一般的「骨傳導」耳機的聲音頻率範圍在300~3000Hz,如此一比較就可以發現,要想使「骨傳導」技術運用於音樂欣賞,恐怕尚需時日。「骨傳導」技術在高頻響應方面,本身不具備優勢,容易造成失真;而在低音上,那可是極強的。

都說現代人是幸福的,科技正不斷地為我們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但在這裡,還是要友情提醒一下喜歡使用耳機聽音樂的同學,請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聽力,不要將音量設定得過高,每隔一小時,要做適當的休息,因為聽力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腦洞大開的筆者突然想到,如果以後什麼都可以用來傳導聲音,那麼是不是會出現更多的作弊工具呢?監考老師們可要注意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