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你是人物?人才?還是人手?

20年後,你是人物?人才?還是人手?

馬上又是畢業季了,你的就業首選是什麼?據調查數據顯示,名校學生大部分畢業后的首選是四大、外企、白領生活、體面薪水。而缺少一種責任心和長久的職業規劃,這樣持續下去,十年後未必有太大出息。

做人物、人手還是人才?

二流學校培養人手,一流學校培養人才,而超級學校是培養人物的。就精英人才培養來說,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創造事情的,第二種人是看著事情發生的,第三種人佔了90%,是事情發生以後還渾然無覺的。第一種是人物,第二種是人才,第三種是人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關鍵在於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如果在開始階段你看到的只是薪水,忽略長遠或者宏觀層面,可能最終得到的只有薪水。

Advertisements

考慮溫飽時兼顧長遠的一些想法,在大環境趨勢下做一些讓步和犧牲以適應長期的發展,就可能會成為10%看著事情發生的人才,「時勢造英雄,在能力和機會相遇時,大浪淘沙后,或許才能成就人物。」

去外企、國企還是民企?

在大學畢業生求職觀里,企業被三六等分,外企在其中則獨佔鰲頭。許多大學畢業生認為,外企吸引他們的原因之一是其國際化的體制。在他們看來,透明公平的環境正是國企所欠缺的,與國內企業相比,外企對大學生要更加重視。

然而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要知道外企內部的複雜程度並不比國企和民企簡單,只是一個入行不久的新手很難體會到這點而已。實際上,國企和民企在許多方面並不比外企差。只是國企和外企不同的招聘策略給還在門外的大學生造成的一種假象。在做選擇的時候,還是要理性。

Advertisements

跳槽、苦熬還是回頭?

大學畢業生先擇業后就業,把第一份工作當跳板,年輕的白領們則忙於頻繁跳槽。這些普遍現象讓企業不願也難於對員工進行投資和規劃,而員工從個人角度出發,不停尋覓更優厚的新東家。這不利於學校、企業、人才三角結構的穩定,這種現象在轉型期的中國只是暫時的一個階段,一個成熟的企業肯定會整合企業和員工的長遠發展規劃,一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學校會考慮學生的可持續職業生涯發展。

在跳槽問題上,跳槽的頻率要依個人在整個職場的位置決定,而不是時間維度的衡量。如果一個人學習能力非常強,通過各方面實踐發展迅速,他會在很短時間發現自己不再適應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他的能力遠遠大於現在所從事的工作要求,此時跳槽對他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這於企業也未必是件壞事,而在於如何去管理這樣的高成長性人才。

比如,在員工進入企業時為其量身訂做職業生涯規劃。當個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瓶頸,可以給他一些新的選擇,即使離開企業依然保持良好的溝通聯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