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沒有不舒服,就不用體檢?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議使用

現在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雖然體檢過了,還是有很多病查不出來,或者查出來也沒法治,與其這樣不如不體檢。事情真是看上去的這麼簡單嗎?

案例

  單位組織體檢,但我不想去了,感覺也沒啥用。年年都體檢就是身高體重……那幾項。感覺走過場。

  從這個案例裡面我們可以感覺到體檢者對體檢的厭煩。

誤區:體檢就是走過場,沒啥用。

其實,健康體檢的目標是預防為主,是在未出現癥狀前的定期全面檢查。體檢的初衷是一件好事,可能是為員工購買體檢的單位,無法了解每位員工的健康體檢需求,往往選擇定製一款適合大多數員工的基礎體檢套餐。這樣的弊端就是沒法滿足員工個性化體檢的需求,不能全面覆蓋,檢查的深度和廣度有限,對於一些潛伏期的早期疾病是無法做到全面篩查。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議使用

比如:不少單位對於員工心臟健康方面的篩查,往往習慣性的選擇心電圖檢查。心電圖,對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處在發病期的心臟疾病準確性還是很高的,但對於患有隱性的冠心病等早期心臟疾病的員工,顯然深度不夠,而這部分員工需要藉助心臟彩超、心臟核磁等更精準的影像設備才能發現心臟健康隱患。

所以,很多人由於套餐中沒有適合自己的心臟深度檢查項目,沒能及時發現心臟潛在的疾病,當出現疾病時,就會懷疑檢查的有效性。以至於,很多人都像案例中的體檢者那樣對體檢存在誤區。

不是體檢沒用,是你選擇的項目不夠深!

誤區:加項就是想多掙你錢?

一些來體檢的客戶,經常會問:「體檢時,醫生還會讓我多花錢嗎?」

Advertisements

我想說的是「加項」不是一件壞事。醫生也不會平白無故的讓你亂「加項」,醫生讓你加項是對你健康的負責。如果你是單位的團檢,檢查項目又比較常規簡單,檢查的項目並不完全適合你,醫生在這些基礎檢查時發現了你的疑似健康隱患,出於職業的敏感和專業的負責精神,這時就會建議你做進一步的篩查以及時排除健康隱患。

其實,如果個人對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視,可根據自己的年齡段,健康狀況或家族病史,有針對性的增加體檢項目。

例如:

  35歲,壓力族應增加腫瘤標誌物篩查、頸椎影像類篩查;

  40歲以後各種癌症的發病率明顯增高,肺癌是目前全球男女的第一癌症殺手,因此此年齡段的體檢需增加胸部CT檢查。

  50歲以上體檢者應增加骨密度和大便潛血檢查,每3年左右進行一次結、直腸內鏡檢查。

  60歲以上除一般體檢項目外,需特別重點關注的項目包括心腦血管檢查、眼底、血糖和血脂等。

  體檢時的加項,是完全自願的,醫生不會強迫任何體檢客戶,但醫生也不會在發現有重大疑似陽性時放任不管,這是醫生的責任。

誤區:體檢能查出所有的疾病!

雖然健康檢查的項目是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疾病篩檢五大原則而設立,但現在所有使用檢查的方法,其敏感度並非百分之百,仍有其不可避免的灰色地帶,無法查出所有的疾病。

每個體檢套餐的設計都是科學合理的,是根據不同經濟接受能力、高發常見高危疾病的體檢需求,年齡狀況,進行科學的調研後設計的。體檢套餐都有各自特色和疾病側重,雖然儘可能的覆蓋最多、最常見疾病,但做不到覆蓋所有疾病。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議使用

一般而言,增加了彩超、CT、核磁、腫瘤檢測、基因檢測、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等檢查項目的體檢套餐就比較精準全面了,基本上涵蓋了常見高危慢病篩查、常見腫瘤的早期篩查。

沒有一種體檢套餐可以查出所有的病,但儘可能的精準和全面。

對於體檢,我們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認知,就不會糾結。

健康體檢是疾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早健康的有效途徑。體檢可以通過科學的健康檢查和評估,幫助我們及時發現身體上的健康隱患,以便及早的預防和治療。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議使用

體檢有時候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體檢是萬萬不能的。雖然體檢有盲區,甚至很多時候「正常」背後竟是藏著「異常甚至炸彈」,但我們要明白: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體檢結果只代表體檢當時的身體情況反饋,並不能持續的保持一成不變。


免責聲明:

  以上所有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科普雜誌、學術期刊且不限於上述媒體,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給予刪除或下線處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