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聖人曾國藩的家教家風

縱觀古今,凡達官貴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長,因其子孫逐漸驕奢淫逸,過不了兩三代,便門第沒落,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唯獨曾國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餘年間,綿延至第八代孫,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

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輩出,是與曾國藩良好的家風、嚴謹的家教、豐富的家庭藏書密不可分的。

(一)曾國藩嚴謹的家風,既為當時和後人崇尚,也為鄉親和世人稱道。

1811年,農曆十月十一亥時,曾國藩誕生在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神衝天子坪村。曾家祖祖輩輩都是勤勞節儉、忠厚善良的農民。曾國藩從小受家庭影響,半耕半讀發奮苦學成材,后因戰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極品,且四個弟弟曾國潢、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齊如雁陣皆受皇封同做高官,贏得滿族榮華。但他時時處處謙虛謹慎,再三告誡子孫後代必須「半耕半讀,勤儉持家,以繼承祖先的優良傳統。」要他們親自參加打草、撿柴、拾糞、插禾、鋤地、收割等農事勞動,不許仗勢欺人,不許使婢差奴。曾國藩對祖父星岡公遺下的「治家八字訣」甚為推崇:「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即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早起、掃屋、祭祖、睦鄰八件事情)。」其住宅取名「八本堂」。八本即: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這八本是曾氏書香門第家庭教育之精髓,曾國藩兄弟及其子孫後代終身行之不懈。此外,曾氏祖傳家規家風還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師公),不信地仙(風水先生),不信醫藥(凡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儉孝友」四字要訣:勤勞儉樸持家,孝敬父母長輩,友好兄弟姐妹,團結左右鄰居。

曾氏的家庭教育,以八本為經,以八寶為緯,以四字要訣三不信三致祥穿插其中,經緯連貫,脈絡相通,這就形成了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師的理論體系,實為一部珍貴的家庭教科書。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曾國藩生長於一個勤儉孝友的大家庭,他自結婚後,生有子女,雖任侍郎,任總督,任大學士,直到封侯拜相,他的家庭生活,仍然和青少年時期當農民一樣,克勤克儉,戒驕戒躁,從未絲毫驕奢,這是許多人都不易辦到的。曾國藩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時人稱之為「一品宰相」。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曾國藩出將入相,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其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他規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11點,日日夜夜如此,從未間斷。

(二)堅持勤儉家訓,教育謙恭後代,曾氏家書流傳千古。

曾國藩一生著述甚豐,單是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的《曾國藩全集》共有30卷數百萬字之多。然而,唯獨《曾國藩家書》最為著名,流傳海內外。無論城鄉,凡知書達理之家,多備有曾氏家書家訓,以便教育子孫奮發上進,有所作為。

曾氏家書家訓有許多深刻獨到的見解。曾國藩於同治二年給曾國荃的信中寫道:「余蒙先人餘蔭而居高位,與諸弟及子侄諄諄慎守者但有二語,曰: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由儉入奢易於下水,由奢返儉難於上天。欲得家運綿長,第一要禁止奢侈享用。」

曾國藩對自己大富大貴的家族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於咸豐十年九月寫信給曾國荃說:「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二語也。」從古到今,驕傲專橫者總是好景不長,且常常導致眾叛親離、身敗名裂的下場;懶惰則出現衰敗頹喪之氣象,必須高度警惕。他又強調指出:「居家四敗:婦女奢淫者敗,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曾國藩撰寫了一副十分警策的對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此聯發人深省動人心弦,實為廣大讀書人的座右銘。

曾國藩諄諄告誡兒子紀澤、紀鴻道: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是一個家庭的吉祥之兆。此因果報應是很靈驗的。又說:「兄弟和(和睦),雖窮氓小戶(貧窮無名的人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富貴大家族)必敗。」

曾國藩再三叮囑子孫:我不願兒孫為將領,也不願兒孫為大官,只希望成為飽讀詩書、明白道理的君子。能做到勤勞節儉,自我約束,吃苦耐勞,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曾國藩又對四個弟弟叮囑道:從古到今,官宦人家,大多只有一二代竭盡享樂便完蛋了。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子孫後代開始是驕橫跋扈,接著是荒淫放蕩,最後落得個拋屍荒野的下場。而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我今賴祖宗之積累,少年早達,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盡。故教諸弟及兒輩,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願其為仕宦之家。諸弟讀書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時時為科第仕宦起見。

曾國藩的家書家訓,其子孫後代不僅認真學了,而且均一一落實在行動上。曾家勤儉謙恕,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是做得最好的典型。據家鄉老人回憶:曾家上下齊心,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從未出現過不團結的現象。自曾國藩兄弟之後,再沒出領兵打仗的將領了。他們絕大多數留學英、美等國的名牌大學,學貫中西,成就卓著,成為教育界、科技界、藝術界的名家大師,飲譽五洲四海,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詩書傳家,藏讀結合,學以致用,富厚堂曾府藏書樓培育許多後人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座落在曾氏老家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的富厚堂是曾國藩功成身退之所,佔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0餘平方米,三層大樓高聳於濃蔭綠樹之中,四周山青水秀,風景十分優美。

富厚堂既是堂堂宰相府,是曾氏家庭的住宅,又是規模宏大的藏書樓,同時也是曾府子弟及至親子弟讀書的家庭學校。這個學校治學嚴謹,學風純正,藏讀結合,學以致用,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曾家及親戚後裔成為國家棟樑之材。這個書香門弟,從此詩書傳家,名人輩出。曾府後裔共有六代人在這裡居住、讀書,從這裡走向世界,絕大多數均取得高等學府的學歷,且有多半留學英美等國名牌大學。這些人有的留在大陸,有的去了香港、台灣,有的僑居國外,學貫中西,成就卓著。

曾國藩一生與書籍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除從政、治軍外,讀書、買書、搜書、刊書、著書、藏書是他唯一的嗜好。曾國藩一生著述頗豐,集家書、詩文、聯語、奏疏等共有128卷。受曾國藩的影響,他的後人也是最愛讀書、藏書、買書和著書。據曾伯賢老先生回憶,抗日戰爭時期,有五個美國高級軍事顧問在富厚堂翻閱外文書籍,每次都不想回營,他們所要看的參考資料,連許多省城甚至中央一級圖書館都沒有,但在富厚堂都能一一找到。還有1941年,長沙市明德中學遷到荷葉高梘敦福堂,許多教師都喜歡到富厚堂查閱資料。這期間,曾約農、曾寶蓀姊弟為避日寇侵犯,將自己創辦的長沙藝芳女校大部分圖書儀器也移藏於此,自此富厚堂藏書更豐。

曾家六代人共藏書39萬餘冊,現分別珍藏於湖南圖書館、社會科學院及台北圖書館。富厚堂曾國藩故居現已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大批中外人士前往參觀憑弔,以沐曾氏家族那源遠流長的書香氣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鑒古觀今,許多達官貴人之家曾紅極一時,然而由於家教不嚴家風不正,往往好景不長,有如曇花一現。古往今來,無數的教訓皆是觸目驚心的。然而曾國藩家族的眾多後裔恪守祖訓,人人刻苦自勵,自強不息,和窮苦子弟一樣克勤克儉操持家務,堅持體力勞動,發奮半耕半讀,因此能吃苦耐勞,從小便磨練出一副鋼筋鐵骨,加上知書達理,德才兼備,隨時可以對付種種惡劣的環境。所以,歷經百年幾次改朝換代內戰外患天災人禍,唯曾氏書香門第欣欣向榮,人才輩出常盛不衰。曾國藩家族至今綿延至第八代,240餘人中,大多成為教育界與科技界的名家大師,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如此人才輩出的家族,確實值得整個中華民族細細研究,為之效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