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電視台發不出工資了?

傳統媒體是否快走到盡頭了?突然說起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聽一位電視台的朋友說,他們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聽到這話的時候,我很震驚!因為在我,以及很多人的腦中,電視台可是很牛逼的地方,代表著高知、高薪、高顏值,一般人根本進都進不去的好單位,金飯碗,怎麼可能發不出工資呢?

靜下心來一想,我自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電視了。除了幾次重要的直播、過年時看個春晚,大多數的視頻都是通過手機觀看的。媳婦追劇,也習慣拿手機先下載一堆,一口氣連看幾集,才能過癮。

電視沒人看,意味著沒有收視率,沒有收視率,就吸引不到廣告費。缺少了廣告主的支持,效益一落千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據說,除了央視和湖南衛視等一些強勢媒體,國內很多電視台的日子都比較艱難。而曾經不被人待見的電台,卻如雨後春筍,生機盎然起來。可見,不是所有的傳統媒體都面臨困境。

Advertisements

說到傳統媒體,我想起98年我來新疆的時候,在烏魯木齊晚報社的經歷。1999年前,烏魯木齊只有烏魯木齊晚報一家面向市民的報媒。那個時候,晚報是下午三點出報紙,到點就有一群小報販聚攏在晚報社門口,他們蹲在地上,從大報販頭手上分到報紙后,就會走街串巷,一路吆喝一路賣報。人們要看報紙,就只能從這些報販手中去買。

1999年,都市消費晨報如一匹黑馬突然沖了出來。訂報紙送大米、送清油,天不亮送報到家。這些烏魯木齊人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待遇,一下讓晨報走進了千家萬戶。那個時候聽齊總說的一段話,讓我至今難忘,「我們晨報的送報員有很多人從樓梯上摔下來過,因為天不亮,燈是壞的,他們要跑著送報紙才能送完任務」。

因為晨報的出現,晚報才被迫從下午三點出報紙改為早上與晨報同步出報紙,因為再不改,廣告客戶都變成晨報的了。

Advertisements

如今報紙是越來越薄,也越來越沒人訂報紙了。曾經滿小區門口、滿樓道的黃色、紅色報箱,現在也都被掃除了。

報紙的時效性趕不上手機朋友圈的更新速度;電視節目的豐富度不如網路視頻的千變萬化;不快、不新、不有趣、不能互動,都成為制約報紙和電視發展的障礙。

電台仰仗私家車的興起,成為傳統媒體中的新貴。電台也是最早利用互聯網平台與用戶進行互動的媒體,所以新舊融合、串聯互動成為電台吸引大眾的關鍵。

報紙和電視台也開始進行新舊平台的融合,但如果僅僅是簡單的加法,將新媒體只是作為一個輔助工具,那肯定難以收到期望效果。

思維、觀念不轉變,還是用老一套方式方法來應對新時代的用戶,消亡就是必然。媒體也是一個組織,也是要為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存在。快、新、奇的優勢沒有了,就應該重新定位,重新確定方向發展。

我小時候喜歡看《讀者文摘》和《海外星雲》,雜誌不是在「快」上與報紙競爭,而是以精選、深度解析獨特觀點成為吸引讀者的力量。

新媒體、老媒體都是信息的承載途徑、渠道。要運營好,關鍵還是自我定位準確,目標用戶準確,內容和傳播方式相匹配!

我也曾是媒體人,祝願每一位媒體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作者:墨竹的菜園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b3df2cdab495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