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上癮是一種精神疾病,孩子們能戒掉《王者榮耀》嗎?

你經常玩手機遊戲嗎?你玩遊戲是否成癮了?

如果我告訴你,你或者你身邊很好的朋友可能需要去精神病醫院了,你不要驚訝,這很可能是真的!

日前,遊戲障礙(即遊戲成癮)是否是精神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做了十幾年研究和考量后,終於有了定論。世衛組織認為遊戲成癮易讓人變得焦慮和易怒,已符合相關標準,將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不會吧?

那到底什麼樣的上癮程度才算精神疾病呢?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草案中的描述,「遊戲障礙」的特點是,持續或過於頻繁地玩網路遊戲或電視遊戲,它表現為:

在起止時間、頻率、強度、時長和情境等方面,被遊戲所控制;將遊戲的優先性置於其他重要事項和日常活動之上;在遊戲已產生負面影響之後,這種行為仍然持續或升級。

Advertisements

WHO在草案中表示,這種行為可能是持續性的,也可能是間斷性的,它會對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等產生嚴重影響。

要判斷遊戲成癮,通常需要至少12個月的診斷,但如果成癮特徵非常明顯,診斷時間可能縮短。

事實上,早在2008年11月,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我國首個《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範疇。這一標準為今後臨床醫學在網路成癮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台網路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2013年,《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正式被收入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編著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因玩遊戲無需太多思考,大腦只要興奮一個區就夠用,時間久了,其社會功能就「廢用性萎縮」,出現情感麻痹等癥狀,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緒表達能力嚴重退化。大量核磁、腦功能檢查顯示,孩子若每天玩網游6小時以上,半年後,其大腦前額葉的葡萄糖代謝下降15%,大腦氧代謝下降8%。

Advertisements

最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遊戲已經從電腦轉移到了手機上,手機遊戲也成為網癮的重災區。不過,就目前看來,防止遊戲上癮的對象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例如,今年5月1日,文化部印發的《規範網路遊戲運營》開始實施,提倡給未成年用戶消費設限,並限定其遊戲時間,屏蔽不適宜他們的場景和功能等。

現在,玩電子遊戲的孩子越來越多,對有些孩子來說,電子遊戲幾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電子遊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玩電子遊戲容易上癮。電子遊戲很容易使孩子上癮,上癮后,一時不玩,孩子的行為就會失控,心神不寧,如同丟了魂似的。所以,有些心理醫生提議,將電子遊戲成癮認定為一種精神疾病。

2、長期玩電子遊戲,會限制孩子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3、影響身體健康。玩電子遊戲,在那裡老坐著不動,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鍛煉身體,會使身體發胖,嚴重的影響身體健康。

4、遊戲機代替了朋友。孩子老玩電子遊戲,沒有時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交往的能力會越來越差,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少。而人一旦不會交往,沒有朋友,將來走向社會將會非常困難。

5、會出現情感缺陷。一直處在「冰冷」的遊戲中,接觸人少了,對親情、友情體會的越來越少了,不知道去關心他人,不能夠去理解他人的感受,會讓自己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冷冰冰」的人。我就見到過這樣的孩子,陷入電游不能自拔,為了電游甚至可以和父母反目為仇。家長沒當談起這個孩子時,心灰意冷。

6、更富於攻擊性。孩子玩了電子遊戲后,會變得更加衝動或者富有攻擊性。

7、影響睡眠。玩電子遊戲的孩子不容易入睡,或者入睡后容易驚醒。因為變幻變幻的屏幕圖像和攻擊性的內容會讓大腦驚醒而使孩子睡眠困難。

上癮嚴重的遊戲者,為了獲得電子遊戲的活動,遊戲中更多功能、更高等級、段位,甚至可以不擇任何手段,用掉自己的學費,生活費,欺騙父母索取錢以達到玩電子/網路遊戲的目的,造成個人品行方面的問題,喪失人格和自尊。沉迷網游的人常常在上班或者上課的時候腦子裡都在幻想著遊戲,甚至模仿遊戲的暴力血腥畫面。更嚴重的是常常把自己幻想成主角,整天活在虛擬的世界中。長時間玩遊戲會導致植物精神紊亂,從而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腸胃神經功能病、緊張性頭痛、焦慮、憂鬱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