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人不再熱衷本地電視劇?

你還看電視嗎?

如果問現在香港人晚上有什麼消閑娛樂?

我肯定答案不會是看電視。

無論從社會風氣,或是數據收視來看,

近年本地電視的觀眾數量都不及從前,

這就代表本地電視一潭死水、無人問津嗎?

事實表明只要是好的作品,

還是有追捧的熱潮、有懂得欣賞的觀眾。

在我記憶中,以前的本地電視劇真的「好好睇」。

記得小時侯,從晚上8點到10點半,必定會「捕」在電視機面前,追看黃金時段的連續劇和處境劇。以前的電視沒有實時重溫,除非自己錄像,不然錯過了便要等很久才有機會再看,所以總是會準時收看。但不知從何時起,我那種追看的動力已不復從前。

本地電視在過往成績輝煌,劇集、綜藝娛樂每每掀起熱烈的討論,最高收視更可達30-40多點。然而放眼現在,就算是今年受廣大觀眾討論的《不懂撒嬌的女人》,最高收視也只有30點(約180萬本地觀眾),從種種跡象顯示,本地電視似乎已不復當年。

Advertisements

這些都是以前的經典,大家有沒有印象呢?以前的劇集可說是精彩一部接一部,在題材和演員各方面,都相當吸引。

香港電視出現今天的局面,到底是什麼原因?

本地電視最為人熟悉的一定是TVB,在還沒有ViuTV和奇妙電視之前,可以說是嬴盡電視圈、一枝獨秀。TVB一直傾向劇集製作,在過往創作過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但要留住觀眾,靠的不只是口碑,還需要一直能吸引觀眾的作品。可惜的是近年的劇集沒有什麼特別的突破,更多的只是延續過往走紅的系列,令本地觀眾漸漸生厭。

這些系列都在第一部時贏盡收視,所以紛紛推出續集,但不少觀眾更期待出現新題材的劇集,例如,近年的《城寨英雄》、《不懂撒嬌的女人》、《瑪嘉烈與戴維繫列綠豆》,都能帶給觀眾較新鮮的感覺。

Advertisements

除此之外,不少大家看慣看熟的本地演員近年都北上演戲,不然就是產量大減,自不然粉絲觀眾紛紛也跟著他們走,走向內地電視圈的懷抱,同時新晉演員尚未討得觀眾歡心,所以在看明星的角度下大家自然少了看本地電視。

本地觀眾非常期待他們回巢演戲。

另一方面,近年其他地區的電視圈發展蓬勃,例如韓風吹襲,韓劇經常出現暖男角色、小鮮肉,吸引不少年青人和主婦追看,同時內地電視劇在強大資源下,高成本的製作也出產了不少精彩的劇集和綜藝。現時網路發達,要觀看其他地區的節目「話咁易」,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觀眾自然會選擇較吸引的節目。

連網路視頻都在吐槽香港電視劇千篇一律的劇情。

(點擊觀看視頻)

說到這裡,難道本地電視圈就沒有希望了嗎?其實香港電視圈也一直在努力,在全球電視圈的大環境中努力。

事實上,香港近年增加了三間免費電視台,一改以往一台獨大的局面。在有競爭的情況下,無論是節目類型、質素也提高了,當中在戲劇、或是綜藝娛樂,均有突破和創新。

雖然說近年追港劇的熱潮大不如前,但每隔一段時間,定必會有一部具吸引力的本地劇集,例如2014年的《使徒行者》、2015年的《鬼同你OT》、2016年的《城寨英雄》、《瑪嘉烈與戴維繫列綠豆》和2017的《同盟》、《不懂撒嬌的女人》、《短暫的婚姻》,而今年的《誇世代》更被網民稱為神劇

聽陳奕迅唱歌聽得多,看他出演電視劇,還是第一次。

《誇世代》中製作成本和演員陣容都是近年少有的,而且劇中有大量伏線,十分考觀眾的觀察力。

在綜藝娛樂上,今年也有數個節目掀起熱烈的討論。例如2017年底的《Do姐再shopping》,Do姐和農夫的合作火花四濺,不少觀眾也覺得他們在節目中的互動十分搞笑,這就證明本地綜藝有能力吸引觀眾。

《Do姐再shopping》精華片段

(點擊觀看視頻)

除此之外,不少元老級的演員也回巢演戲,例如張衛健相隔21年再次為TVB拍劇出演《大帥哥》也十分令本地觀眾期待。

即將在今年播映,大家期待一下吧~

也許有人會說,跟著大潮流製作節目,便能保證收視。當然以觀眾作考慮從來也是正確的,但香港電視也應該有屬於自己本土的風格特色,才能展現這是「香港節目」。

▼▲▼▲▼

都說經典的永遠不能被超越

但是更可怕的是

觀眾和編劇對於港劇的刻板印象

希望港劇在保留香港特色的同時

走上創新之路

拭目以待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