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小白《漢書》王莽傳一

王莽字巨君,是孝元皇后弟弟的兒子。

元后的父親及兄弟都在元、成兩朝封侯,佔據高位輔佐朝政,家族中共有九個侯、五個大司馬,這些事記載在《元後傳》中。

惟有王莽的父親王曼早死,未曾封侯。

王莽的叔伯兄弟都是將軍五侯之子,他們乘著顯貴的時候,奢侈淫靡,相互之間以車馬、聲色和遊樂來比試高低。

惟獨王莽孤苦貧困,因而屈節事人,恭敬節儉。

拜沛郡陳參為師,學習《禮經》,勤奮博學,穿著如同儒生。

他侍奉母親及寡嫂,撫養哥哥的孤兒,行為檢束端正;王莽又在外結交英俊之士,在內侍奉叔伯,禮貌周到、殷勤。

陽朔年間,伯父大將軍王鳳患病,王莽侍奉他,親嘗湯藥,蓬首垢面,幾個月未曾脫衣睡覺。

王鳳臨死時托請太后和皇帝拜王莽為黃門郎,不久升為射聲校尉。

過了很久,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書說,願分出自己的食邑封給王莽,還有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箕閎、上谷都尉陽並、中郎陳湯等人都是當時的名士,也都為王莽說話,皇上因此認為王莽是賢才。

永始元年(前16),封王莽為新都侯,封地在南陽新野的都鄉,食邑一千五百戶;又升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王莽在宮中值宿警衛,謹慎認真,地位越是尊貴,節操越謙恭。

他又布散車馬衣裘,賑濟門下賓客,家無餘財。

他收留贍養名士,結交很多將相卿大夫。

因此身居高位的人都推薦他,游士也為他到處宣揚,他的虛名高廣,超過了他的叔父伯父。

王莽就是敢於做出矯揉造作的行為,而且處之泰然,一點都不慚愧。

王莽的哥哥王永為一般屬吏,早死,有個兒子叫王光,王莽讓他在博士門下學習。

王莽休假出行,車騎整齊,奉獻羊肉美酒慰勞他的老師,恩惠遍及王光所有的同學。

學生們都來觀看,長老也為之感嘆不已。

王光年紀比王莽的兒子王宇小,王莽讓他們同一天娶妻,賓客滿堂。

一會兒,有個人來說太夫人苦於病痛,應服飲某種葯,王莽便數次起身去探望太夫人,直到賓客散去。

王莽曾暗地買下一個婢女,兄弟中有人知道了這件事,王莽便說:「后將軍朱子元無子,我聽說這個婢女善於生育,特地為他買來的。」當天就把這個婢女奉獻給朱子元。

他就是這樣矯情求名的。

這時候,太后姐姐的兒子淳于長憑才能做到九卿的官職,資歷、名位都在王莽之上。

王莽暗地搜尋他的罪過,通過大司馬曲陽侯根上告,淳于長被處死,王莽以此獲得忠直的名聲,這事在《淳于長傳》中有記載。

王根因為請求退休,便推薦王莽代替自己,皇上就提升王莽為大司馬。

這年是綏和元年(前8),王莽三十八歲。

王莽既已超過了同列,繼四位伯叔之後輔佐朝政,便想使名聲超過前人,於是更加約束自己,毫不倦怠,招聘賢良做屬官,賞賜和邑錢都拿來供享賢士,自己更加節儉。

母親病了,公卿列侯派夫人去探望,王莽的妻子來迎接,衣裳長不及地,圍裙都是布做的。

看見的人以為是傭人,一問才知是他的夫人,都很吃驚。

王莽執政一年多,成帝駕崩,哀帝即位,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后。

太後下詔命王莽去職回府,以讓權給哀帝的外家。

王莽上疏請求退休,哀帝派尚書令給王莽下詔曰「:先帝把政事委託給您而離開了群臣,朕得以繼承皇位,確實深自慶幸能與您同心合力。

現在您稱病要求引退,顯得朕不能奉承順從先帝的意思,朕很悲傷。

朕已下詔給尚書等待您來主事。」又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將軍師丹、衛尉傅喜告訴太后說:「皇帝聽到太后的詔令,很難過。

大司馬如不留任,皇帝也不敢主持朝政。」太後於是令王莽重新輔政。

當時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和母親丁姬還在世,高昌侯董宏上書說:「按《春秋》的大義,母以子貴,應給丁姬上尊號。」王莽與師丹共同彈劾董宏惑亂朝廷,大逆不道,事情記載在《師丹傳》中。

後來有一天,未央宮設酒宴,內者令為傅太後設置幄帳,坐在太皇太後座位旁。

王莽巡視看見了,斥責內者令道:「定陶太后乃藩國之妾,豈能與太皇太后並坐!」於是撤去幄帳,另設座位。

傅太后聽說后大怒,不肯赴宴,非常怨恨王莽。

王莽再次請求引退,哀帝賜給王莽黃金五百斤,乘坐四匹馬拉的安車,離職回家。

公卿大夫多有稱頌王莽的,皇帝便增加恩寵,派中黃門在王莽家中供他差遣,每十天賜給一頓飯食。

又下詔曰:「新都侯王莽操勞國事,堅持正義,朕本來期望與他共同治理天下。

太皇太后卻詔令王莽引退,朕很同情他。

現將黃郵聚三百五十戶加封王莽,賜位特進,加給事中,朔日望日入朝進見之禮如同三公,朕車駕出行,王莽可乘綠車隨從。」兩年後,傅太后、丁姬都稱了尊號,丞相朱博上奏道「:王莽以前不弘揚尊敬尊長的道義,貶低尊號,有損孝道,本當伏誅,幸蒙赦免,不應再享有爵位封地,請免去官爵,貶為平民。」皇上說:「因為王莽與太皇太後有親屬關係,不便罷免,讓他回封地去吧。」王莽閉門自守,他第二個兒子王獲殺死了奴僕,王莽嚴厲斥責王獲,令其自殺。

在封地三年,官吏上書為王莽鳴冤的數以百計。

元壽元年(前2),日食,賢良周護、宋崇等人對策時極力頌揚王莽功德,皇上於是徵召王莽。

王莽剛回封地時,南陽太守因王莽顯貴,乃選門下屬吏宛人孔休出任新都相。

孔休拜見王莽,王莽禮貌周到,親自接待,孔休也知道他的名聲,便與他酬答。

以後王莽生病,孔休親自探望,王莽出於恩惠之意,贈給玉具寶劍,想以此與孔休結好。

孔休不肯接受,王莽就說:「確實因為看到你臉上有瘢痕,而美玉可以除瘢痕,才想把劍上的玉飾送給你。」隨即解下劍上的玉飾,孔休仍舊推辭。

王莽說「:你嫌它太貴重嗎?」於是用椎擊碎玉飾,親自包裹起來送給孔休,孔休才接受。

等到王莽被徵召,要見孔休,孔休稱病不見。

王莽回到京師一年多,哀帝駕崩,沒有皇子,而傅太后、丁太后都先去世了,太皇太后當天乘車去未央宮收取御璽印綬,派使者乘快馬宣召王莽。

下詔給尚書,凡是發兵的符節,百官上朝奏事,中黃門和宮門衛兵都屬王莽統管。

王莽說「:大司馬高安侯董賢年少,不合眾人之心,應收回印綬。」董賢當天自殺身亡。

太後下詔命公卿推舉可以出任大司馬的人選,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推舉王莽,前將軍何武、后將軍公孫祿則互相推舉。

太後任命王莽為大司馬,與他商議立皇嗣的事。

安陽侯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他為人嚴謹,太后很信任、喜歡他,王莽建議讓王舜擔任車騎將軍,派他迎接中山王來做成帝的後嗣,這就是孝平皇帝。

皇帝年僅九歲,太后臨朝聽政,國政都委託給王莽。

王莽對太后說,趙氏以前害死皇子,傅氏驕恣不守本分,於是廢黜了孝成趙皇后,孝哀傅皇后,都令她們自殺,這件事記載在《外戚傳》中。

王莽因為大司徒孔光是名儒,又做過三朝宰相,為太后所敬重,天下所信賴,於是非常尊敬孔光,引薦孔光的女婿甄邯為侍中奉車都尉。

對自己本來就不喜歡的那些哀帝的外戚和在位的大臣,王莽都羅織他們的罪名,寫好奏摺,令甄邯拿給孔光。

孔光平素膽小謹慎,不敢不上呈太后。

王莽又對太后說,就允准了這些上奏。

於是前將軍何武、后將軍公孫祿以互相推舉的罪名免官,丁太后、傅皇后及董賢的親屬都免去官爵,流放到遠地。

紅陽侯王立是太后的親弟弟,雖不在位,王莽因為他是伯父,內心敬畏他,怕王立在太後面前慢慢進言,使自己不能肆意而為,便又叫孔光對太後上奏王立以往的過錯「:以前他明知定陵侯淳于長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卻接受了很多賄賂,為他說話,惑亂朝廷;後來又進言以官婢楊寄的私生子做皇子,眾人都說是呂后、少帝事的重現,使天下紛紛懷疑,難以昭示後世完成輔導幼主的功業。

請求遣送王立回到封地。」太后不同意。

王莽說「:如今漢室衰微,接連兩代皇帝沒有後嗣,太后獨自代替幼主統攝朝政,實在令人擔憂,就算儘力秉公為天下先,尚且怕下面不從,現在又以私人恩寵而如此違背大臣的建議,如果使群臣離棄,禍亂將由此而起了!應該讓他暫且回到封地,等安定后再徵召他。」太后不得已,遣送王立回到封地。

王莽就是像這樣脅持上下的。

於是附合順從的就提升,違逆忌恨的就誅殺。

王舜、王邑為心腹,甄豐、甄邯主持獄訟,平晏掌機密,劉歆管理文書,孫建充當爪牙。

甄豐的兒子甄尋、劉歆的兒子劉盕、涿郡崔發、南陽陳崇都以才能獲得王莽的寵幸。

王莽面色嚴厲而言辭有方,想要有所作為,顯露風采,使黨徒按他的旨意奏明皇上、然後王莽叩頭流涕,再三推辭,向上可以迷惑太后,對下向眾人表明自己的忠信。

起初,王莽曾暗示益州長官,令塞外蠻夷貢獻白雉,元始元年(1)正月,王莽建議太後下詔,用白雉祭祀宗廟。

群臣於是上奏太后說「:委任大司馬王莽制定國策,安定了國家。

前朝大司馬霍光有安定國家的功勛,加封三萬戶,使其子孫世代承襲其爵位和封地,同蕭相國待遇一樣。

現在王莽也應按霍光舊例對待。」太后問公卿道「:真是因為大司馬有大功應予表彰呢?還是因為他是自家骨肉而特別對待呢?」於是群臣極力陳述「:王莽的功德招致周公輔成王時曾出現的白雉之瑞,千年之間出現了同樣的效驗。

按古代聖王之法,臣子有大功則生前就享有美的稱號,所以周公生前就以周為號。

王莽有安定漢家天下的大功,應賜號叫安漢公,增加封戶,爵邑世襲,上可以符合古制,下可以樹立行事的準則,以順應天意。」太後下詔尚書辦理此事。

王莽上書說:「我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制定政策,現在希望只條錄孔光等人的功勞賞賜,把我先放在一邊,不要與他們並列。」甄邯建議太後下詔說「:『不偏袒、不徇私、王道才能寬廣平正地實行』。

有親屬關係的,照理不得偏袒。

你有安定國家的功勞,不可因為是至親骨肉便遮掩而不宣揚。

你不要再推辭。」王莽又上書辭讓。

太后詔令近侍把王莽引到正殿東廂等候,王莽稱病不肯入朝。

太后叫尚書令恂下詔說「:你因為將受褒獎而推託有病,但是你肩負重任,朝廷不能缺你,趕快振作起來吧!」王莽仍然堅決推辭。

太后又叫長信太僕閎秉承皇帝的旨意徵召王莽,王莽仍然稱病。

左右手下對太后說,不要勉強王莽改變主意,只要條錄孔光等人的功勞,王莽就會前來任職。

太後下詔說「:太傅博山侯孔光在宮中值宿警衛四朝之久,歷朝為太傅,忠孝仁篤、行為威儀顯著,提供建議,制定國策,應加封萬戶,封為太師,參予輔佐朝政。

車騎將軍安陽侯王舜積累仁孝的德性,奉使迎接中山王,周旋於千里之外,功德顯著,應加封萬戶,封為太保。

左將軍光祿勛甄豐在宮中宿衛三朝,忠信仁篤,奉使迎中山王,共同輔導調養,以安定國家,封甄豐為廣陽侯,封戶五千戶,封為少傅。

都授予輔佐朝政的官職,世襲爵邑,各賜一處宅第。

侍中奉車都尉甄邯宿衛勤勞,提供建議,制定國策,封甄邯為承陽侯,享有封戶二千四百戶。」四人都已受賞,王莽還未上朝,群臣又進言:「王莽雖然謙讓,朝廷仍應表彰,及時獎賞,表明尊重他的首功,不要使百官及庶民失望。」太後於是下詔說:「大司馬新都侯王莽在三朝為三公,主管周公的職事,建立了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良策,他的功德是忠臣的榜樣,德化流布天下,連邊遠地區的人民也仰慕他的高義,趙裳氏不遠萬里來朝奉獻白雉。

特將召陵、新息兩縣二萬八千戶加封王莽,免除後代徭役,世襲爵邑,比照蕭相國進行封賞。

封王莽相國舊居作為安漢公府第,特此明文規定,襲傳後世。」於是王莽做出惶恐不得已的樣子,起身接受了策書。

策書說「:漢室危難無後,而您安定了漢家天下;天子輔弼的職責,三公的重任,由您一人承擔;文武百官公卿上下,由您一人統領;功德顯著,國家賴以安定,得到白雉的祥端,正是周公輔佐成王的象徵。

所以賜給安漢公的美稱,望能輔佐皇帝,以平定天下,不要違背朕的好意。」王莽接受了太傅安漢公的封號,辭讓加封和世襲爵邑的待遇,表示願意等到百姓家家豐衣足食,再來領受加賞。

大臣們又向太后諫諍,太後下詔曰「:安漢公自己期望百姓家家豐衣足食后再領賞,這件事就依從他。

現在下令將安漢公的俸祿、私府的吏員、朝廷的賞賜都增加一倍。

百姓生活豐足時,大司徒大司空要及時上報。」王莽仍然謙讓不肯接受,並且建議說,應當冊封諸侯王的後代和高祖以來功臣的子孫,大的封侯,或者賜予關內侯的爵邑,然後是在位的大臣,各按等級次序封賞。

對上尊崇祖先,增加禮樂;對下施惠給士民或鰥寡之人,使恩惠庶民的德政廣施天下。

這件事記載在《平帝紀》中。

王莽既討好了眾人,又想獨斷專行,他知道太后厭倦朝政,便暗示公卿上奏道「:以往,官吏憑著功勞和資歷升遷至二千石的,以及各州各部所推舉的秀才和做官的特殊人才,大多不稱職,應當讓他們都來拜見安漢公。

另外,太后不必親自過問小事。」要求太後下詔曰「:皇帝年幼,朕暫且統攝朝政,直到皇帝加行冠禮以後。

現在政事煩雜,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恐怕不利於安養身體和撫育皇帝。

所以選擇忠臣賢良、任命四輔,百官盡職,永保康寧。

孔子曰:『偉大呀,舜和禹雖統有天下而不必事事干預。』從今以後,只有封爵必須上報給朕。

其他事,由安漢公、四輔共同決斷。

凡州牧、二千石及秀才出身的官吏等新上任有事上奏的,都引入近旁的官署去見安漢公應答所問,考察前任,詢問新任,以知道他們稱職與否。」於是王莽把每一個上奏的人找來詢問,表達親密關懷的情意,贈送厚禮,對不合己意的人,公開上奏予以免官,權力可與國君相比了。

王莽想以虛名取悅太后,進言道:「承接著以前孝哀時丁、傅兩家奢侈以後,百姓未能自給者尚多,太后應當穿沒有文彩的衣服,減省膳食,以為天下的表率。」王莽又上書,願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交付大司農救助貧民。

於是公卿都仰慕仿效。

王莽率領群臣上奏說「:陛下年事已高,卻長期穿素衣,減膳食,這實在不利於保養精氣,撫育皇帝,安定國家。

臣王莽多次在宮門下叩頭勸諫,未蒙准許。

現在幸賴陛下恩德,近來風調雨順,甘露下降,靈芝叢生、謣莢、朱草、嘉禾,這些美好的徵兆同時到來。

臣王莽等無法表達對陛下的懇切希望,望陛下愛護保養精神,減少思慮,遵照帝王通常的服飾,恢復太官按規格製作的飲食,使臣子各得竭盡承歡之心,備辦共同奉養之物。

望陛下留意省察!」王莽又要太後下詔說:「聽說作母后的儀規,不考慮門檻以外的事。

不幸國家沒有蒙受上天的保..,皇帝年幼,未能親理國政,朕小心謹慎,生怕皇室不得安定。

國家大綱,除了朕還能由誰統攝呢?所以孔子見南子,周公攝政,都是權宜之計。

朕勤勉深思,憂心操勞不敢自安,所以國家有奢侈的風氣就做出節儉的榜樣、所謂矯枉過正,朕如不親自帶頭,又怎能說服天下呢?朕整天夢想,等到五穀豐熟,百姓富足,給皇帝加行冠禮,就擺脫政務,把國政交付皇帝。

現在的確無暇顧及華服美味,但願與百官有所成就,共同努力吧!」每遇水旱災害,王莽就吃素食,左右告訴了太后。

太後派使者下詔給王莽說「:聽說安漢公吃素食,足見你憂慮百姓之深。

今秋有幸獲得豐收,安漢公勤勉職守,希望能按時吃肉食,為國家愛惜身體。」王莽想國內已經平服,只有四夷尚未改變,於是派使者攜帶黃金、錢幣和絹帛,重重賄賂匈奴單于,使他上書說「:聽說中國譏笑人的名字有兩個字以上,臣原名囊知牙斯,現改名知,以示仰慕聖朝的制度。」又派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入朝侍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