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五六七」 別說我沒告訴你

在金融業日益繁榮,投資理財市場異常火爆的今天,理財幾乎成為了一件全民參與事情。從跳廣場舞的大媽到過年領了大筆壓歲錢的小毛孩,都可能會參與理財。雖然理財參與的人數多,門檻低,但是要真的做好投資理財,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規則和技巧的。

妙資金融小編認為,特別是對家庭理財來說,因為涉及的收支情況更為複雜,因此你更加需要運用一定的規則和技巧,以便讓家庭財務的運轉,並且能夠通過投資理財讓家庭財富實現增長。

下面,妙資金融小編就總結歸納了對於家庭理財非常實用的五個定律、六句格言和七條原則,以供大家參考。

一、五個定律

4321定律

即家庭資產合理配置的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保險。

Advertisements

72定律

即不拿回利息利滾利式的進行投資理財,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等於72除以年收益率。如在銀行存款10萬元,年利率是2%,那麼經過多少年才能增值為20萬元?只要用72除以2得36,就可推算出投資銀行存款需36年才能翻番。

80定律

即股票佔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於8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比如,30歲時股票可佔總資產的50%,就是說在30歲時可以50%的資產投資股票,其風險在這個年齡段是可以接受的,而在50歲時則投資股票佔30%為宜。

家庭保險雙10定律

即家庭保險設定的適宜額度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費支出的適當比重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房貸三一定律

即每月歸還房貸的金額以不超過家庭當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

Advertisements

二、六句格言

1、健康投資是首選的投資項目,因為生命是人生的根基,而健康是生命的基本保證和追求人生理想的前提條件,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嬴得健康才能嬴得生命,贏得生命才能嬴得時間,贏得時間才能去創造財富。

2、投資理財的最佳顧問是你自己,不要盲從別人,也不要迷信專家。因為行家的分析未必都是對的,而要靠自己的耳朵去聽正確的消息,靠自己的眼睛去看實際的情況,用自己的大腦去分析與判斷,尋找最佳的投資方案和途徑。

3、投資要有戰略眼光,短線投資也不能短視,長線投資也要有辯證的發展眼光,今天的朝陽產業也許明天會變為夕陽產業。選擇好的投資,小錢會生大錢。反之,則可能會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4、金錢在於運動,金錢的本質在於流動,錢是不能休眠的。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資金只能在投資流通中才能不斷實現保值增值。投資失誤是損失,資金停滯不動也是損失。

5、投資沒有「常勝將軍」,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投資也有不測風雲。要想掌握投資訣竅,難免需要付點學費。錢是身外之物,當發現決策錯誤,要捨得「割肉」,有時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更多的收穫。

6、金錢本身無「清濁」之分,在,社會生活中,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金錢的滿足是沒有止境的,而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又是有限的。因此,賺錢要適度,要有滿足感。

三、七條原則

保證4-6個月日常收支原則

一般家庭的易變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較易變現的黃金、股票等。這些款項的總和應調整到足以應付家庭4至6個月生活中的各項支出。這樣家庭在面臨任何收入危機時,仍有較為充裕的資金面對困難。

風險忍受度原則

即「生活風險忍受度」,它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發生嚴重事(變)故,如傷、病、下崗等,家庭經濟生活所能維持的時間長度。解決這種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人身保險,通過全社會分擔風險的方式來尋求完整的家庭保證。

知己知彼原則

所謂「知己」是指理財者要對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包括資產和欠債,每年的收入、支出及理財目標等。「知彼」指通過銀行、證券公司、媒體等了解各種不同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水平。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種類。

熟知策略原則

理財策略是使家庭現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理財策略是家庭理財的生命。要使家庭理財達到由無至有、由有至多、由多至富的目的,就一定要熟知和運用好儲蓄、投資和資產管理等策略,實現家庭資產的最佳配置。

了解工具原則

家庭生活中的理財工具,絕不僅僅是儲蓄和買賣股票。我們可以將家庭理財所適用的金融投資工具分為下列三類:最為保守的銀行儲蓄存款;保守而穩健成長的「固定收益型」投資工具,包括債券、基金、保險等;有高報酬但也相對較有風險的投資工具,包括期貨、股票、收藏等。

未來需求原則

家庭理財的明確目標之一是針對未來的家庭財務需求預作規劃,這些未來需求大致包括子女教育費用、購房費用、養老費用三大類。

個性差別原則

不同收入、年齡段和不同職業的人由於抗風險能力各不相同,家庭財產狀況有差別,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和理財工具尤為重要。

妙資金融小編認為,如果投資者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五個定律、六句格言和七條原則,相信家庭理財不會再是難事。

更多關於理財規劃、乾貨鴨湯的文章,請關注「妙資金融」官方微信公眾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