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和野菊花,功效不一樣

野菊花,別名野菊、野黃菊、苦薏。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疔、癰、口瘡、丹毒、濕疹、天泡瘡等病症的治療。

據《本草匯言》記載:「(野菊花)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婦人腹內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瘡疥,又能去風殺蟲。」

藥材來源鑒定

本品為菊科植物野菊的乾燥頭狀花序。秋、冬二季花初開放時採摘,晒乾,或蒸后晒乾。

藥材性狀鑒定

①野菊花:頭狀花序類球形,直徑1.5—2.5cm,棕黃色。總苞片4—5層,外層苞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3mm,外表面中部灰綠色或淡棕色,常被有白毛,邊緣膜質;中層苞片卵形;內層苞片長橢圓表。總苞基部有的殘留總花梗。舌狀花1輪,黃色,皺縮捲曲,展平后,舌片長1—1.3cm,先端全緣或2—3齒;筒狀花多數,深黃色。氣芳香,味苦。

②岩香菊花:頭狀花序直徑1—1.5cm;總苞片4—5層,外層苞片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5mm;中內層苞片卵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長5—7.5mm。

均以完整、色黃、氣香者為佳。

飲片炮製方法

1、菊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留的梗葉,篩去灰屑。

2、菊花炭:取凈菊花,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褐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

3、宋代有蒸制(《聖惠方》)、炒(《朱氏》)、酒洗(《仁術》)和酒浸(《回春》)等炮製方法。清代除沿用酒製法外,又增加了制炭《大成》)、童便制(《本草述》)等法。

野菊花

菊花

菊花與野菊花二者並非同一種植物,其功能和主治也有所不同,不可混同。菊花與野菊花為同屬近緣植物,它們的區別在於:

1、生長環境不同:①菊花均系栽培物,因產地不同可分為杭菊花、滁菊花、亳菊花等。②野菊花為野生,多長於路邊、丘陵、荒地、山坡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2、形色差異:①菊花呈圓錐形或扁球形,花直徑1.5cm~3cm。花色多樣,有黃色、棕色、白色等。②野菊花呈類球形,花直徑0.3cm~1cm,花色多棕黃色,少量為褐色。

3、功效差異:①菊花,性味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功效是散風清熱,平肝明目。常用於風熱感冒、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目赤、肝腎陰虛之眼目昏花等。現代研究表明,菊花能降壓、擴張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故還能治療高血脂、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等。②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歸肝、心經,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主治癰腫、療瘡、目赤、瘰癧、天皰瘡、濕疹等。由於清熱解毒之力盛於菊花,它擅長治療各類疔瘡癰腫之疾。此外,野菊花與菊花一樣,也具有抗炎、抗病毒、降壓、降脂等作用。古人有「真菊延齡,野菊泄人」之說。

菊花既是中藥,也能當保健品食用,毒副作用極小。而野菊花性苦寒,長期服用或用量過大時,會傷及脾胃陽氣,出現胃部不適、胃納欠佳、腸鳴、大便稀溏等不良反應,脾胃虛寒者及孕婦都不宜用。所以菊花與野菊花在臨床應用時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拒絕陽痿,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讓我們大方地談談男同志羞於啟齒的那件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