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隕石打造的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指的是自菲侓賓至印度一代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 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巴厘等諸島, 興盛於13世紀。

傳統的馬來克力士劍純以天外墜落的隕石鐵打造,主要是因為馬來群島上鐵礦貧乏,而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堅韌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後來隨著中國、波斯等地的鋼鐵輸入,加上馬來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鐵礦,因此鑄劍師在鍛劍開始加入其他鋼材,但仍運用部分隕鐵來保證刀劍的品質。

克力士劍根據其尺寸、外形及工藝特徵可以分成上百個品種,也各有特點。爪哇的克力士劍被認為是最標準的。其劍身主要分為直形和曲形兩大類,直形代表靜,曲形代表動。對於曲形劍來說,其彎曲的次數也各有講究,必須是奇數。

克力士劍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其表面的花紋,這種花紋與大馬士革花紋不同,是通過各種成分的金屬經過數百次反覆摺疊鍛打而成的。

Advertisements

帶有諷刺意味的後果是:克力士伴隨著馬來人對侵略者的英勇抵抗一起威震西方。馬來人輸了戰爭,但克力士贏得了榮譽。遺憾的是自白種人統治以後,禁止馬來人佩戴克力士,鑄刃術漸滅。雖然目前在馬來亞,仍有人制克力士,外型也沒有改變,但是真正老法打造的克力士卻已經失傳了……

文章來源:愛雅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