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權臣,為何司馬家取代了曹魏,而霍氏卻被滅族?

霍光是西漢有名的忠臣、能臣。歷史上,他一直享有美名,與西周的賢臣伊尹並列,稱為伊霍。

漢武帝為了消除邊疆禍亂,多次大規模出擊匈奴,這固然打出了強漢威名,然而也使得國力疲敝,幾近亡國。但是漢武帝之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在司馬光看來,原因有兩點:一是晚年改過,即所謂輪台罪己詔,廢除了一系列苛政,與民休息。二是選擇的託孤大臣得當,將國家從崩潰邊緣拉了回來。

這裡的託孤大臣,指的便是霍光。後來的昭宣中興,霍光也被認為功不可沒,他本人更是被漢宣帝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霍光受襁褓之託,擁昭立宣,周公何以加焉。然不學無術,暗於大理,陰妻邪謀,遂至顛覆,哀哉!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國家,霍光的功勞有目共睹。但對於皇帝來說,他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權臣。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因為霍去病的舉薦得以入宮當官,他從郎官一直做到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在侍奉漢武帝的二十多年間,霍光一直兢兢業業,從未出錯,因而深得武帝信任。

巫蠱之禍后,衛太子劉據被廢,漢武帝為了防止年長的太子奪權,最終立了幼子劉弗陵為皇太子。臨死前,武帝詔命五大臣託孤,分別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丞相車千秋與御史大夫桑弘羊。

在這五人中,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是武帝信任的內朝官,本職是負責皇宮的防衛工作。車千秋、桑弘羊是外朝的首腦,其中車千秋是老油條,不問事,桑弘羊是武帝的錢袋子,深受信任,同時他更是武帝對外路線的堅定支持者。

這樣的安排使得權力分散、內外相制,不會出現權臣當道、江山不保的情況,同時又保證了武帝死後不會被清算,不會有人走修正主義路線。可以看出,武帝對託孤一事是費勁心思。

然而,事實證明:武帝想多了。

權力就像毒品,一旦沾染便會上癮。漢武帝想要五個人彼此制衡,防止一人獨大,但在帝制時代,這終究無法實現。

五位輔政大臣中,金日磾安分守己,車千秋不問世事,權力的爭鬥發生在霍光、上官桀、桑弘羊三人之中。最終的結果是霍光棋高一著,他利用燕王劉旦謀反一案將上官桀、桑弘羊一網打盡,取得了首席輔政大臣的地位。

後來,漢昭帝英年早逝,又沒有子嗣,為了保證自身權利不受威脅,霍光放棄了漢武帝的第四子劉胥—因為他早已成年,有豐富的行政經驗,轉而選擇了18歲的昌邑王劉賀為帝。

霍光與同為輔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安都有聯姻關係。金日磾次子金賞的妻子是霍光女兒。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所娶則是霍光長女。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劉賀剛一登基,便想要模仿漢文帝當年的行事,用自己封國內的舊有官僚替代大漢帝國內的現任官僚,尤其是替換掉那些負責皇宮安危的武將—而這些是霍光真正賴以專政的依靠。

劉賀這樣名目仗膽的奪權行動,自然為霍光及其黨羽所不能容忍,一場政變在所難免,在位僅27天的劉賀旋即被廢。而霍光則從民間將廢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立為皇帝—因為他沒有根基,更好控制。

廢立兩帝,使霍光權勢達到了頂點。然而,這樣的權力並沒有持久,霍光死後第三年,霍家便被漢宣帝滅族,僅有一個廢后苟延殘喘。

權臣常常沒有好下場,這是霍光一案所能告訴我們的。但也有一些例外。

《軍師聯盟》的熱播,讓司馬懿一家再次進入我們視野。與霍光一樣,司馬懿最後誅殺曹爽及其黨羽,把持了曹魏朝政,成為一代權臣。然而兩者又有不同,區別在於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繼續主政,將專政延續了下去。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霍家沒有像三國的司馬氏那樣將權力傳下去,而是轉瞬成灰燼?

其實還是在於人謀。

司馬懿、霍光兩人,一則有先帝的顧命遺詔,一則多年的為官生涯有相當的威望,所以其專權有一定的合法性。但專制時代,只有皇權才可以世襲,大臣的權力則是源於君主的授予,權臣家族內部的權力交接無疑是對君主權威的一種公開挑戰,因而其合法性天然不足。所以,危機時刻存在。

如何處理這種危機,以鞏固自身權力,是官二代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門檻。

司馬師為此絞盡腦汁。他最初試圖以軍功來穩固自身權力,於是令三路大軍伐吳,卻遭遇大敗,此路不通。其後,司馬師便轉向內政建設。

一則,他吸取曹爽滅亡的教訓,不輕易改革舊有的體制,以維護曹魏官僚的既得利益。二則,他拉攏郭太后,通過結姻親來加強彼此關係,進而藉助太后的權威來加強自身權力。三則,他實行高壓政策,通過嚴密的內部控制來保證自己的權力。

司馬師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圖片來源於網路

再者,他又充分利用李豐、夏侯玄的政變大肆剷除異己,樹立自身權威。最後,他廢除了皇帝曹芳,另立年幼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通過這樣的措施,司馬氏一族牢牢控住了曹魏的權力。

對比司馬師,霍光的兒子霍禹就是個渣。

他只知道蓋房子、造馬車、安於享樂。當漢宣帝一點點剝奪他的權力時,他竟然發出這樣的抱怨:「如果不是我家將軍(即霍光)他當不上皇帝,現在將軍墳墓未乾,就疏遠我霍氏,反而重用許氏、史氏。」

其後,一家人更是只知道「數相對啼泣,自怨。」等到漢宣帝將防衛皇宮的武將全部替換成他的心腹后,霍氏已經翻不起風浪了。清不清算,不過宣帝的一念之間。

假如霍禹能像司馬師那般精於謀划,霍氏的命運或許大不相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