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首飾發展史|首飾,不只為好看而已!

如果說遠古時代的首飾只是為了祖先自我美化的願望,那麼,歐洲中世紀的珠寶首飾便多出了一層精神的升華,意味著權利的擁有,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珠寶首飾則意味著財富;而如今,珠寶首飾已成為了人們不可或缺的時尚表達~

今天東森君要分享給大家的就是歐洲珠寶的發展史!拿好小本子記好了!

蘇美爾時期

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便掌握了金銀鑄造技術,開始佩戴首飾。當時的首飾大多用天青石、玉髓、玻璃製成。他們掌握了初步的「累絲」「和累珠」工藝。

貝殼和青金石組成的方盒,描述蘇美爾人生活的場景

古埃及時期

造型古拙,顏色絢麗的古埃及首飾,早先卻是用來辟邪護身用的,以大量象徵宗教性的紋樣出現。如太陽、蛇、聖甲蟲等。埃及人認為黃金是太陽神的賜物,黃金飾品是權利與生命的象徵。

Advertisements

古埃及人是色彩大師,也是鑲嵌工藝大師。他們將彩色寶石、玻璃、陶料非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可以說他們在首飾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則是色彩創意和諧的組合。

埃及出現了兼顧裝飾和實用功能的圖章戒指

古希臘時期

古代希臘的碧水藍天,自由民主的風氣,促使當時追求至美的藝術,得到瘋狂發展,富於想象力的希臘神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工匠在首飾上冷靜的雕琢,不容絲毫瑕疵,不美,簡直是一種罪過!

受埃及色彩風格的影響,加上西亞「累絲」技術的傳入,古希臘的首飾帶有非常明顯的裝飾風格,且對金銀的處理十分精湛。常用的寶石材質有珍珠、瑪瑙、綠玉髓。

古羅馬時期

起初的羅馬首飾與希臘風格一脈相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演變出簡單樸素的個性。喜歡用圓盤形和球狀體,這跟當時的建築風格是一致的。

Advertisements

羅馬人繼承發揚了西亞的鏤金技術,發展成為一種被稱為「鏤花細工」的工藝,就是用小鑿子在金器上雕刻。

拜占庭時期

拜占庭時期是基督教的發展時期,首飾主要以聖像、十字架為主體,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拜占庭時期的首飾一反羅馬時期的簡潔樸素,圖案造型非常華麗,使用雕透工藝製成的複雜而又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幾何圖案的拼接,配以圓形垂飾。

當時琺琅彩工藝已非常發達,人們更常用的首飾製作材料是:寶石、半寶石、琺琅彩和玻璃。

中世紀

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人類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基督教會開始了長達1000年禁錮思想文明的漫長統治。歐洲13世紀開始了限制平民佩戴首飾的法律,這是當時統治階級希望用首飾區分等級的心態。而在這之後的兩百年,開啟了顯貴的皇室珠寶首飾時代,出現了很多造型別緻的皇冠。

中世紀首飾以宗教題材為主,選材主要是金銀、琺琅彩。寶石用的並不多。首飾在當時並不是用來裝扮的,而是用來參加重要慶典活動的。因為「不能露出脖子和肩膀」的規定,項鏈、手鏈、項圈等飾品在當時幾乎消失了。

文藝復興時期

16世紀後期,由義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席捲歐洲,首飾的裝飾藝術也進入了以身體、服裝和飾品三者和諧統一的時期。當時的人們認為,首飾應該勾勒烘托出人體的自然美,於是出現了凸顯人體自然曲線的優雅風格。

也正是在這時,人們逐漸露出優雅的脖頸,佩戴裝飾珍珠鑽石的項鏈,散去包裹的長發,配以羽毛、寶石製成的美麗頭飾和耳環。

從這個時期開始,首飾佩戴逐漸開始了性別趨向,而少了階級象徵。女人佩戴耳環、胸針、項鏈等美麗首飾,而男人僅僅佩戴腰帶、戒指和手鏈。

這個時期琺琅彩微雕工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當時還出現了裝飾風格的袖珍祈禱書,貴族婦女喜歡把香囊和祈禱書掛在幾乎垂地的長腰鏈上。

18-19世紀

這一時期被稱為珠寶的嘉年華一點也不為過。1725年在巴西發現了鑽石礦,這極大的刺激和發展了歐洲人對鑽石打磨琢型的研究。在這之前人們認為珍貴的材質是珍珠和黃金,鑽石只能素麵朝天地在一旁作點綴。隨著寶石的玫瑰琢型法的成熟,紅藍寶石終於開始露出他們的「廬山真面目」,一躍成為價值千金的名貴寶石。

1970年代藍寶石項鏈

當時人們的珠寶理念較為實用,常見方式是將一件珠寶設計成可單獨拆卸的好幾件首飾,他們既可以成為一件主作品,也可以分別用於不同搭配。

1940年代 祖母綠可拆卸胸針項鏈

1940年代 祖母綠可拆卸胸針項鏈

鑲嵌好的寶石經常被直接縫製在衣服上,在歐洲王宮裡,男人佩戴著鑲著寶石的寶劍、腰帶、搭扣、肩章等來吸引女性注意。人們也很喜歡在頭上佩戴很多珠寶,並讓他在頭頂高高聳立起來,珍珠、寶石和鮮花被穿成串戴在頭上。但18世紀的珠寶很少有留存下來,大部分首飾被打碎,寶石被拆下重新用在別的地方。

19世紀至今

近代首飾設計理念植根於藝術的土壤,她的發展與現代藝術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關係。隨著藝術風格的變換,首飾風格也經歷了幾個重要時期:

19世紀維多利亞風格Victoria(1837-1901年)

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在歐洲大陸颳起的一股藝術復辟風。維多利亞風格藝術繼承並重新演繹古典,擯棄理性機械的美學,是人類對美之定義的一次重塑。因為女王酷愛珠寶,她在位期間英國的珠寶設計、工藝空前繁榮。

維多利亞風格珠寶主要表現為:1、維多利亞是英國盛世時期,珠寶造型趨於繁複、華麗。蕾絲空靈元素大量運用,女王優雅、高貴、奢華的審美趣向,藉助日不落帝國的影響廣大而深遠; 2、手工極其精良,人們對做工及設計的重視大過寶石本身,良好切工的鑽石經常作為半寶石的配石在珠寶中大量運用。

19世紀維多利亞鑽石吊墜胸針

19世紀拿破崙三世風格Naponeon3(1851-1870年)

與英國維多利亞後期對應的是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時期。珠寶設計崇尚浪漫主義情懷,大自然的花束、動物元素被引入珠寶設計靈感。在材質上,珍珠被奉為上品,大量出現在那一時期的宮廷首飾中。

當時最大的珠寶藏家是法國皇室,歐也妮皇后是珠寶的簇擁者。皇室珠寶通過設計的平衡對稱感,頻繁運用大顆寶石,做工精益求精,表達帝國的富庶大氣。

拿破崙三世時期隨著帝國擴張,也使藝術涵蓋多元文化,諸如自然主義、希臘風格、埃及風格、伊特魯里亞風格、亞述風格、印度風格、吉普賽風格等,在這一時期的珠寶中都有明顯體現。

美好年代風格Belle époque

BELLE EPOQUE是從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是歐洲社會史上的一段「黃金時期」。人民享受前所未有的安定繁華,也熱衷於創造一切美麗的事物。「美好年代」是一個充滿回憶的辭彙,法國人經過了大革命,打破了舊世界,推翻了皇室,忽然開始懷舊。其實革命也沒那麼好,皇室也沒那麼壞。那一時期的手工藝人開始沿襲古老繁複的工藝,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老風格,製作一大批仿16、17世紀法國皇室輝煌時期的珠寶、傢具、建築、工藝作品,他們在作品中緬懷帝國過去的榮光。那一時期的珠寶造型華麗繁複,宮廷氣息濃厚,當時流行用70%金和30%銀混合製作珠寶,銀經年累月氧化,形成歲月的黑色光澤,如今因存量稀少,拍賣價格居高不下,是極具時代特徵的收藏品。

19世紀中至20世紀末美好年代時期紅寶石鑽石珍珠項鏈

19世紀中至20世紀末美好年代鑽石古董胸針

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

19世紀80年代,法蘭西出現了,並波及世界,「新藝術風格」影響著建築、繪畫、首飾、服裝、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在歐洲大陸延續了近十年。這種藝術趨近自然而現代,從中世紀、巴洛克、日本藝術中汲取靈感,將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花卉形狀作簡化處理,行成了線條婉轉流暢的裝飾效果,給人清新、自然、感性的視覺享受。

「新藝術」時期貴重寶石使用較少,鑽石往往起點綴作用。藝術家著重用易於雕琢上色的金銀、象牙、琺琅等材質進行精雕細琢,首飾呈現出華麗且婉約的氣質特色。

「新藝術」時期的首飾因為工藝的手工性太強導致價格昂貴,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支付的起。

19世紀末新藝術時期古董藍寶石鑽石手鐲

19世紀新藝術時期鑽石黃金胸針

愛德華風格(1900-1910年)

1910年代是英國愛德華時期,也稱為法國花環花冠時期。這個時期適逢愛德華七世在位,歐洲上流社會以佩戴法國18世紀宮廷豪華風格珠寶為榮,其典型的設計是以花朵搭配絲帶、蝴蝶結圖案,製成如花冠般的造型。繁複的蕾絲緹邊風格,展現了宮廷式的華麗細緻。取材均為最稀少、珍貴的寶石和金屬。

1910年代愛德華時期鑽石琺琅古董戒指

1910年代愛德華時期鑽石古董胸針

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1920-1940年)

19世紀20年代興起的裝飾藝術風格,將簡單的幾何圖形疊加,富有現代美學的對稱,與之前繁複復古的風格相比,裝飾藝術顯得更為冷靜,具有現代性,彷彿給那個聲色犬馬的世界注入一針安定劑。裝飾藝術時期的珠寶一直是藏家追捧的對象,Art Deco風格的品牌珠寶,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屢現高價。

1920年代 裝飾藝術時期紅寶石鑽石耳環

1920年代 裝飾藝術時期鑽石胸針

戰後復古風格RETRO(1940-1960年)

1939年爆發的大戰終結了裝飾藝術時代,40年代寶石供應緊張,金銀也成了War貨幣,珠寶多採用小顆粒的鑽石和紅藍寶石,設計極具女性化特徵,削圓了裝飾藝術的稜角,柔和了其大膽的用色,後期多受現代主義影響。更典型的設計是,黃金及有色寶石製成的花瓣形胸針,造型流暢別緻。

1940年代藍寶石鑽石織金套裝

1940年代鑽石黃金古董胸針項墜

內容源自嘉德在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到了現代,很多精緻的首飾已經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里了,無論是貴族的奢華亦或者是文藝的氣質,這些也足夠給眾位設計師們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