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早產兒

一、早產兒的定義

胎齡小於37周出生的新生兒均稱為早產兒。而出生體重小於2500g的新生兒統稱為低出生體重兒,包括足月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低出生體重兒。

二、早產的高危因素

1、生活習慣和社會因素:孕婦年齡與早產有關,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為高危人群。營養不良、體重輕、社會經濟階層低、吸煙、吸毒、酗酒等都顯著增加早產的風險,有些還增加早產兒腦損傷的風險。

2、既往有流產史、早產史的孕婦。

3、合併內科和產科併發症:內科急慢性疾病如心臟病、慢性高血壓、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腎盂腎炎、病毒感染、牙周疾病等;產科併發症包括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膽汁淤積、產前出血、妊娠子癇、絨毛膜羊膜炎等。

4、子宮畸形:雙子宮、雙角子宮、子宮縱膈、子宮肌瘤、子宮頸內口鬆弛等。

5、外傷、疲勞、過度頻繁性生活也可導致早產。

三、早產兒生後面臨的問題

1、早期面臨的問題

①體溫關:早產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相對於體重而言的體表面積大,故容易散熱;皮下脂肪少尤其是棕色脂肪少,骨骼肌缺乏寒冷反應,導致產熱少,而汗腺發育不全,不易通過出汗來散熱。因此,早產寶寶的體溫容易隨著環境溫度的高低而有較明顯的變化。出生體重小於2500g尤其小於2000g的早產寶寶,出生后多需睡在溫箱中保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也利於病情觀察。

②呼吸關:早產寶寶的呼吸中樞、呼吸肌發育均不成熟,表現為呼吸不規則、咳嗽反射弱,還會發生氣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呼吸暫停等,合併呼吸系統疾病如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炎等時容易導致呼吸衰竭。

③黃疸關:由於早產兒膽紅素代謝能力低下、胎糞排盡的時間長、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不足等,使得早產寶寶的黃疸持續時間長,且其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血液中的遊離膽紅素易透過屏障導致膽紅素腦病,因此早產寶寶有了黃疸就應及早地干預治療,以避免腦損傷的發生。

④感染關:早產寶寶之所以早產,大多數存在絨毛膜羊膜炎,且早產兒的體液及細胞免疫力均天生低下,容易發生感染,發生感染后也容易擴散至全身。感染可重可輕,重者導致嚴重肺炎、敗血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顱內感染等,病情進展也比足月兒快,有時往往沒有明顯的先兆。

⑤營養關:早產寶寶因為天生營養不足,後天必須好好把握其營養,否則不能實現追趕性生長。早產兒胃腸動力、胃腸激素分泌不足,加之生后早期往往合併感染、黃疸等多種疾病,因此早期經胃腸道的營養往往跟不上,需要給予胃腸外即靜脈營養支持治療以滿足機體對營養的需求。但最終需過渡到完全的胃腸道營養,方能出院。胃腸道營養物質的選擇需根據寶寶的胎齡、體重、體格發育狀況來確定。

⑥腦損傷:早產兒存在與腦發育密切相關的室管膜下胚胎生髮層基質,故易發生顱內出血及腦白質軟化,感染、營養不足、凝血功能障礙等都可導致腦損傷,而從外表看卻大多沒有明顯的表現,所以必須做頭顱影像學檢查等明確情況,嚴重的會影響智力和運動發育。

2、晚期面臨的問題

①營養:營養問題一直伴隨著早產兒,營養不足及營養過剩都是不可取的,要達到營養適當,在出院時應遵循醫務人員的指導,選擇適合寶寶的餵養方式。出院時不同胎齡、不同體重的寶寶選擇不一樣,有母乳、早產兒出院后配方奶、足月兒配方奶供選擇。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還要根據每個時期的體重、頭圍、身長指標來調整餵養方式。營養不足,導致貧血、感染、腦發育受抑制、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而營養過剩,導致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腦卒中)、肥胖、糖尿病等。

②感染:早產寶寶較足月兒易發生感染,因此,出院后仍然需要嚴密監測,做好房間通風、奶具消毒、個人衛生等;如接觸寶寶的人有感冒等問題,則應暫時避免和寶寶接觸;如乳母感冒等感染髮生,則應暫停母乳餵養。

③神經系統發育:這一問題很重要,決定寶寶的生存質量,不可忽視。早產寶寶出生后,腦的發育持續存在,很多因素均可影響其發育。出院后可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神經系統的干預措施,且出院后隨訪尤為重要,有經驗的專科醫生會通過體格檢查、相關的輔助檢查來判定寶寶的情況,做出正確的指導。

由此可見,早產兒不僅僅是早產一點而已,出生以後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不一定每一個關口都遇到、都問題很大,但必須在每一個關口面前都要嚴密監測、及時處置,才能很好地呵護好早產寶寶。對於出生體重大於2000g的寶寶,家長和有些醫務人員由於其胎齡相對較大、體重較重,往往容易忽略他們而導致較嚴重的臨床情況,應引起重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