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是糖尿病,血糖低怎麼也是糖尿病?!

岳麗是一位45歲的女性,平時身體挺好,最近不知怎麼了,每次中午飯前就會心慌、手抖、出虛汗、身上沒勁兒、感覺很餓。起初她沒在意,以為是早餐吃得少,於是增加了早餐的飯量。沒想到,早餐吃得越多,午餐前餓得越厲害,有一次午餐前渾身綿軟無力竟然摔倒了。這下她可緊張了,跑到醫院就診。醫生說她的癥狀可能是低血糖,讓她去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岳麗大吃一驚:「糖尿病不是高血糖嗎,低血糖怎麼會是糖尿病呢?」

反應性低血糖是什麼鬼?

醫生讓她別著急,先去做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結果顯示: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時血糖8.6mmol/L,服糖后2小時8.1mmol/L,3小時4.0mmol/L,4小時2.9mmol/L。醫生看了結果說,你餐后2小時血糖高於7.8mmol/L,雖然不能診斷糖尿病,但已經是糖尿病早期了,而且存在明顯的胰島素抵抗。你現在的情況叫做反應性低血糖,就是進餐后3~5小時,於下一餐前出現的低血糖,這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現之一。

Advertisements

那麼糖尿病早期為什麼會發生反應性低血糖呢?我們來給岳麗女士解讀一下。

反應性低血糖又稱非空腹低血糖症,發生於糖尿病患者時又稱進餐後期低血糖症,多見於肥胖合併糖尿病患者。我們知道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起降糖作用的激素,肥胖患者胰島素降糖的生理作用減弱,稱為胰島素抵抗,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體內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減退。人進餐后正常情況下會迅速分泌胰島素以降低因進食吸收而引起的血糖驟升,而隨血糖下降又能夠迅速減少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不至於過低,把血糖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但是隨著胰島β細胞功能的下降,胰島素分泌速度減慢,分泌的高峰后延,本該在進食后10分鐘到半小時出現的胰島素分泌高峰后移到了餐后2~3小時,因此導致餐后沒有胰島素管,血糖上升,下一餐前卻因胰島素過多導致低血糖出現。岳麗女士餐后血糖高於正常,已進入早期糖尿病,胰島素量從空腹到餐后都高於正常,存在嚴重的胰島素抵抗,且胰島素分泌高峰后延至2小時,第3小時胰島素水平仍極高,使血糖進一步下降,因此導致嚴重的反應性低血糖發生。

Advertisements

三諾血糖儀家用血糖試紙 安穩免調碼型(血糖儀+50片獨立裝試紙+針)

¥99 京東
購買

已知低血糖的發生受進食種類和進食量的影響,低血糖癥狀多樣化且缺乏特異性,可表現為心悸、出汗、胸悶、頭暈、飢餓感、肌肉震顫等。但是出現低血糖癥狀時無血糖測定則較難診斷是否為低血糖,臨床上可以進行OGTT延長試驗(檢測進服糖后5小時血糖)以明確診斷。

如果應對反應性低血糖?

由以上可以看出,反應性低血糖可以間接反映早期糖尿病,對疾病的診斷有指導意義。那麼,有反應性低血糖的患者應當如何降低升高的餐后血糖,又能預防餐前低血糖的發生呢?

首先,要調節飲食和調整植物神經功能,以達到終止和減少發作的目的。在發作時,不宜吃含糖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因為甜食、糖果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引起的各種不適,但是有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之弊,會由此加重病情。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吃些餅乾、饅頭等食物,由於其吸收慢,使血糖逐 漸恢復 ,同時減輕對胰腺的刺激、阻止惡性循環。

在平時應多吃蛋白質,少吃高碳水化合物。如早餐吃雞蛋,喝不加糖的牛奶、豆漿,不吃甜點心,多吃豆製品、魚、瘦肉等。也可選擇高纖維等緩慢吸收的食物以防止迅速強力的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如伴有焦慮、易激動、睡眠差等表現時,需配合藥物治療。

文/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李全民 來源《中華糖友》雜誌

加微信公眾號tnbtb88(糖尿病同伴)進群學控糖技能

向紅丁:糖尿病飲食宜忌 健身與養生保健 中醫 書籍

¥29.1 京東
購買

正品三諾安穩血糖儀套裝:血糖儀1+50試紙+50針頭產品功能:1、超低需血量,只用0.6微升2、獨創六根黃金電極技術,不受外界干擾

¥99 微店
購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