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神奇的「左病右治」

  中醫往往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植物的根莖、葉子熬水也能治病,揉揉按按也能防病,拔個罐、刮刮痧不僅能治病防病,還可以減肥美容。其實,中醫還有「左病右治」的治療方式。小夥伴們是不是都驚呆了?小編通過請教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給大家詳細介紹下這種「神奇」的治療方式。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並不是說所有左邊的病,都在右邊治;右邊的病都左邊治,而是主要針對經絡針法而言。此外還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比如當左肩膀酸痛,按摩右肩膀對應部位,其緩解疼痛的效果反而更快。頭頂痛可以紮腳上的太沖穴。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介紹,中醫認為頭頂是肝經循行的地方,頭頂痛歸肝經管。而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可以治療肝經引起的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脅肋痛等上半身的病症。

  《素問》:「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靈樞》:「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雖然《內經》中沒有對左右病互治的明確說法,但是由於人體的經絡骨骼都是左右對稱的,所以一直有「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針灸方法。

  中醫有個極大的優勢,就是整體觀,當你遇到局部有病局部治,反覆治療不愈的,然後從整體觀,上下入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左病右治」最常用在四肢疼痛方面

  比如說當你左腳踝崴了,這種急性腫處沒法艾灸或按摩,可能會加重瘀血和腫痛,可在醫生的知道下,在左腳扭傷處輕輕按,找到最痛的那個點,然後對應到右腳相同的部位進行按摩或艾灸等。

  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介紹,因為兩邊的經絡是完全一致並相通的,你疏通右邊的經絡和氣血的時候,左邊也會跟著恢復,但絕對不會加重病情。

「上病下治」典型應用——頭痛醫腳

  頭痛醫腳屬於上病下肢的典型,因乏力、疲憊和失眠引起的頭痛可以按摩或針灸腳外側的金門穴等。除了針灸外,很多治療養生方法都有運用到上病下治。比如泡腳也是上病下治很典型的例子。

上病下治:泡腳止腹瀉

  西醫中認為慢性腹瀉與腸道功能、細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等有關。但中醫則認為慢性腹瀉脾虛、腎虛有關。泡腳可以溫中止痛、祛濕、散寒、補脾腎,以及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起到上病下治的功效,故而也對慢性腹瀉有效。民間有利用艾草、胡椒粉泡腳止瀉等偏方。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與其它器官之間,通過經脈之間的傳遞,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維持生理的平衡。上肢與下肢,左側與右側,前面與後面等氣血相通,相互之間有密切的聯繫。不管是左病右治、上病下治還是頭痛醫腳,都遵循了經絡養生的原則,靈活的變動,以起到治未病與保健的功效。

  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擁有臨床幾十年的專家坐診,根據患者不同體質及病情,採用個性化治療方案,通過針灸、艾灸、湯藥、拔罐、推拿等方式,因人而異,達到調節身體平衡,治未病的效果。此外,在中醫減肥與內分泌調節、糖尿病、男科婦科等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等方面,治療效果明顯,備受患者讚譽。

更多健康資訊「丹東市第一醫院國際部」官方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