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篇

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

儒者,是效法古代的聖明帝王、崇尚禮義、要使臣子謹慎守職而極其敬重他們君主的人。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

古代聖明帝王的政治原則,是仁德的最高體現,因為他們是順著中正之道來實行它的。

凡事行,有益於理者立之,無益於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凡知說,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

凡是事情和行為,有益於治理的就做它,無益於治理的就不做它,這叫做正確地處理事情。凡是知識和學說,有益於治理的就確立它,無益於治理的就廢除它,這叫做正確地對待學說。

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聖人也。

那些學習的人:能遵行學到的東西,就可稱為士人;能勤奮努力的,就是君子;能精通學到的東西,就是聖人。

Advertisements

故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豈不至尊、至富、至重、至嚴之情舉積此哉?

所以君子沒有爵位也尊貴,沒有俸祿也富裕,不辯說也被信任,不發怒也威嚴,處境窮困也榮耀,孤獨地住著也快樂,難道不是因為那最尊貴、最富裕、最莊重、最威嚴的實質都聚集在這種學習之中了嗎?

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一二;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功之巧,若詔四時;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博若一人。如是,則可謂聖人矣。

學習歷代眾多帝王的法度,就像分辨黑白一樣清楚;應付當時的變化,就像數一二一樣容易;奉行禮法遵循禮節而習以為常,就像平時伸展四肢一樣自如;抓住時機來建立功勛的技巧,就像預告四季的到來一樣準確;治理政事、協調百姓的妥善,使億萬群眾因而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像這樣,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Advertisements

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猒猒(yān兮其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炤炤(zhào)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統類之行也,綏綏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如是,則可謂聖人矣。

整整齊齊啊他做事有條不紊,威風凜凜啊他能使自己受尊敬,堅定不移啊他有始有終不變更,心滿意足啊他能長久得安穩,滿腔熱忱啊他堅守道義不鬆勁,洞察一切啊他運用智慧多英明,一絲不苟啊他實施禮法嚴格遵行,安泰自若啊他掌握禮儀制度有根本,溫和快樂啊他喜歡別人的善言善行,憂心忡忡啊他怕別人不守名分:像這樣,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

沒有聽到不如聽到,聽到不如見到,見到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實行。學習到了實行也就到頭了。實行,才能明白事理,明白了事理就是聖人。

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

所以有老師、懂法度,是人們的一大寶物;沒有老師、不懂法度,是人們的一大禍害。

塗之人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

路上的普通老百姓積累善行而達到了盡善盡美就叫做聖人。

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統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

思想上習慣於公正無私,行動上習慣於善良美好,智慧能夠精通綱紀法度;像這樣就可以稱為大儒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