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佛教佛教在印度的發展大致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密教時期。佛教是如何在印度發展?為何佛教在印度會走向滅亡?

原始佛教時期大約是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這是一時期佛教是如何傳播的?這一時期佛陀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宣講不同的內容。而佛陀的弟子們宣傳佛教是口傳的方式,這樣傳播佛教的方法很容易被不同階級的人所理解,尤其是對於沒有接收過教育的底層人群。但同樣也產生了一個問題,沒有文字記載下來,沒有一個統一的宣傳標誌。再加上佛陀所說宣講的時候要依法而不要依人,要在印度各地宣講時盡量使用當地的方言,所以口傳的宣傳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佛祖在世的時候,有宣講不同的地方還可以去請教佛祖。在前486年,釋迦牟尼在末羅國拘屍那迦城外的婆羅林中去世,末羅國以及周邊的其他等八個國家都爭相要佛陀的佛骨舍利,都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建塔供奉。釋迦牟尼去世后,為了使佛經有固定的標準,在佛滅后第一年雨季,在摩揭陀國王舍城外毗婆羅山的七葉窟中,以摩訶迦葉為首的五百比丘在此集結,佛教歷史上也被稱為第一次集結。

Advertisements

這次集結就是整理佛經,背誦佛經。首先找幾個記性好的比丘背誦,其他人聽,有不同的地方,提出來並討論。背誦之前要先說如是我聞,意思是我聽佛祖這樣說,然後再講時間、地點最後背誦佛經內容,以後的佛經幾乎都以這樣的模式固定下來。比如《金剛經》開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諦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如是我聞」原本是弟子們對佛祖的尊重,但同時佛陀的弟子們把佛陀權威化了,這也是佛陀不斷的轉變身份以至於成為神的開始,這就隱含把佛陀權威化的一個傾向,一種萌芽。

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集結,使得佛經的標準答案確立下來,但並沒有用文字記錄下來,還是以口頭的方式,再往後傳播。這樣的傳播方式一樣面臨著之前的問題,這次佛的傳播也為繼續發展了百年左右。

Advertisements

部派佛教時期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到公元1世紀,在這一時期佛教歷史上出現了第二、第三次集結。第二次集結是以佛陀出生地的比丘乞錢為因,產生了有關「十事非法諍」的大辨論。事出西印度波旬國的上座部長老耶舍雲遊, 來到佛陀出生地繁華的商業都市毗舍離城,他指責東印度佛陀故鄉的民眾向比丘施捨金錢是非法且比丘求施金錢也非法,他本人立即因之受到當地民眾的讚歎。第二次集結是關於統一比丘戒律。傳說東方弟子死不服氣的,是迫於壓力才屈服。第三次集結是關於佛經、戒律,以及後人對於佛經的整理。第三次集結開始出現記錄佛經,但並沒有完整版的佛經。

後來佛教內部開始分化,一個以長老為核心形成的集團和一個以普通民眾形成的集團誕生。佛教歷史把這兩派分別稱作是上座部和大眾部。在這個時期阿育王對於佛教的外傳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佛教的外傳主要是兩條線路,一條是以今斯里蘭卡為中心,向東南亞傳播被成為佛教的南傳;另外一條是以帕米爾地區為中心,向中亞一帶傳播被稱為佛教的北傳。

大乘佛教在公元1世紀到公元7世紀,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左右,佛教界出現了一批僧人,他們不滿足於佛教當時派別林立,為了表達自己一種新的思想,他們繼承了之前佛教的觀念,也利用佛教的一些素材,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思想。整理出了若干部行的佛教。為了與之前的佛教區別,他們就起名為大乘。而稱之前的佛教為小乘。

在同一時期正好是我們中國的隋唐時期,佛教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傳入中國不斷的發展壯大,所以我們中國主要還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影響。大乘佛經的思想和小乘佛經的思想有什麼區別?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區別第一是佛陀觀的區別,大乘佛教以及把佛完全神化,小乘佛教、原始佛教時期更多是把佛看成歷史人物。在中國文化裡面有關佛祖的形象,和關於佛祖的神話故事都與大乘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其次就是追求的理想,小乘佛教更強調的是個人解脫,而大乘提出的是普渡眾生。正是因為追求的理想不同,所以他們的修行方式也不一樣。小乘更強調的是隱遁禁慾,而大乘強調的是面對現實,融入社會。小乘強調的是固守教義或者說堅守原始佛教的教義,而大乘更有一種自由發揮的特點。大乘佛教的發展就是對之前門派之分教義固守的一種批判性的發展。

佛滅后五百年左右,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時代,脅尊者主持,五百羅漢,與迦濕彌羅成舉行。刻經於赤銅䥡上,石函封存,藏於高塔。這次集結是佛教歷史上的第四次集結,這次集結在南傳佛教有比較完整的記載。同時這次集結也使經、律、論整個佛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文字版。

密教時期是在公元7世紀到公元13世紀初,在這一時期印度的文化發生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轉變。印度教的產生對於佛教的發展產生有了很大的影響。佛教為了自身的發展也不斷的轉變。這次發展就是轉向密教。密教的主要特徵就是主張身、語、意三密相應行,以求得出世的果報。佛教的這次改革發展理論色彩十分薄弱,融入了很多的印度的民俗,希望與印度教爭取信徒,密教時期的密教文化對中國產生影響。

一直到公元13世紀初佛教在印度滅亡了,佛家的滅亡主要不是因為佛家自身的問題,而是外來文化的入侵。因為在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阿富汗君王不斷的入侵印度,以那爛陀寺和超岩寺的毀滅為標誌,佛教基本被驅逐出印度。而這個時候佛教已經在中國紮下了根,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