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豬病的治療與預防

近年來, 豬養殖產生逐漸成為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產業, 我國政策亦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但因豬具有群體性、共養性等特點, 一旦發生疾病, 控制不合理, 將會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

1 豬瘟

豬瘟主要是因豬瘟病毒感染, 疫苗接種預防效果差或疫苗劑量不足, 操作不合理等多種因素所致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該病的主要表現貪睡, 進食量降低, 眼部分泌物增加。此時應根據養殖廠制定全面的消毒計劃, 選取高質量的殺菌消毒劑, 對養豬環境定期消毒和清理;同時加強免疫監測力度, 及時隔離患病豬和具有抵抗力低的豬種。此外, 對正常豬加大豬瘟疫苗接種劑量。

2 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主要是因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 在豬病中佔有重要佔比例, 而頗受關注。豬鏈球菌可持續合成複雜黴素和酶種, 繼而使豬病加重。該病菌毒素成分涉及到莢膜多糖、細胞外部因子和溶血素等。該病的臨床表現是關節腫痛, 嚴重的無法直立;四肢呈游泳狀, 病豬腰部有點狀的紫斑, 有尿血現象。平時需定期注射疫苗;使用磺胺類藥物以及殺菌藥物治療, 同時其消毒工作不可忽視。一旦出現鏈球菌病豬, 可採用林可黴素以及甲碸黴素等新型殺菌類藥物治療, 可加磺胺類藥物輔助治療。

3 豬附紅細胞體病

病原體附著在紅細胞內, 即為血蟲體;該病的傳染途徑較廣泛, 可通過蟲子叮咬或者含有病菌的針頭以及繁殖中亦可感染, 且病死豬均含有極高的病原體。此類病豬的體溫常在40℃左右, 且有呼吸堵塞、腔音嘶啞等狀;豬毛脫落, 毛下表皮蒼白, 耳部和四肢均發生暗紫色樣, 此外, 母豬的受孕率降低, 產後乳汁減少。故應保持豬居住環境的乾淨, 其清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殺死具有傳染性的昆蟲、豬體表的寄生體和蚊子等。同時用殺菌劑定期消毒, 注射時採用一次性的針頭。取土霉素30mg以及200mg右旋糖酐鐵經注射給葯, 成年豬的給藥量為3~5mg/kg·bw, 1次/d, 病豬應配對6%的血蟲溶液注射治療, 連續治療2d后;后取土霉素或蟲凈溶液治療。

4 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

這兩種疾病均屬於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秋冬寒冷季節易發生, 因豬年齡的差異性, 其死亡率也截然不同。該病具有傳播速度快、快速發病的特徵, 全群感染只需2~3d, 發病豬的常見癥狀為:出現急性水樣下痢, 早期為噴射狀排出, 伴有嘔吐, 易脫水, 體重不斷下降, 出生2周期仔豬在豬圈內死亡率較高, 同時母豬食欲不振或不進食, 2~3d排泄物不斷變稠, 7d左右恢復正常。因此對發病豬進行停食, 為防止脫水需及時補充水分和葡萄糖以及電解質, 為防止繼續感染豬崽可採用抗生素藥物, 在圈舍內進行全面消毒和升溫。9~11月份採用仔豬流行性胃腸炎和腹瀉疫苗防治, 免疫力在接種15d左右就可以產生。

5 豬弓形蟲病

弓形蟲病是由多種動物細胞內的弓形蟲導致一種人畜同患的寄生蟲性原蟲病。該病可經消化道傳播, 即食用到含有弓形蟲包囊食物或者具有卵囊感染的水等, 其也可將呼吸道和皮膚創傷而患病。而豬主要癥狀時體溫居高不下, 食慾不佳, 出現含有粘液的糞便;病豬腹部呈現出紫紅板塊以及血塊, 呼吸阻滯。其治療方法主要有:避免狗、貓等進入養殖場, 病做好滅鼠的工作, 及時清理駐場存在的鼠屍。其次, 做好消毒工作, 給予大青葉餵養;重點可採用藥物治療, 可使用磺胺類藥物治療可有效改善病豬癥狀。

6 豬沙門氏菌病

豬沙門氏菌病又稱豬副傷寒, 是由豬霍亂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以敗血症和壞死性腸炎為特徵的仔豬的一種細菌病, 有時也以卡他性或乾酪性肺炎為特徵。該病依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見於斷奶前後的仔豬, 多突然死亡, 病程稍長的可見體溫升高, 精神沉鬱, 厭食, 腹痛, 下痢, 呼吸困難, 耳根和胸腹下皮膚有紫紅色斑。病程為1~4d。亞急性和慢性型比較多見, 表現體溫升高, 精神不振, 寒戰, 喜鑽墊草和聚堆, 眼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 少數角膜混濁, 潰瘍。病初便秘, 後期下痢。糞便呈淡黃色或灰綠色, 惡臭, 腹瀉時發時停, 皮膚有痂狀濕疹。本病是細菌病, 治療的藥物比較多, 比較容易控制。防治措施是, 平時加強飼養管理, 搞好環境衛生、清掃和消毒工作, 給仔豬提供優質全價飼料, 清潔飲水, 做好圈舍的通風換氣和保溫消暑工作, 做好藥物預防和疫苗接種工作。發現病豬及時隔離治療, 由於獸葯濫用造成的耐藥性很嚴重, 治療時應該通過葯敏試驗選擇高敏感藥物, 或選用新葯或本場很少用的敏感抗菌葯及中草藥治療。

總之, 養殖場應做好豬病的預防與治療工作, 且養殖人員也應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 保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以增強豬群的免疫能力, 這樣才可以促進豬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作者:陳義旺.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