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進入戰場卻不血腥《敦刻爾克》是一部高級的戰爭電影

文/懂小姐(頭號電影院topcinema715原創,嚴禁私自轉載)

一部讓很多人期盼已久的戰爭電影終於在國內上映了。

《敦刻爾克》

之前我也寫過很多次,作為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之一,這部諾蘭的新作從最開始就吊足了全世界觀眾的胃口。大概一年多以前就有影迷在網上五星預定。暑假終於率先在海外上映,更是好評如潮。目前豆瓣也一直維持在8分以上。

也許是期望非常高,如今引進國內后,評價卻出現了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還是很喜歡,另外一部分人則表示略失望。

不想再從電影專業技術的角度去講這部電影,大家更關心的是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為什麼有人覺得好,又為什麼有人覺得不好。今天就來說說這個。

說不好看的,主要集中在:期待過高,覺得場面不夠史詩震撼,內容不夠劇情化,還有人覺得音樂太滿。

Advertisements

觀影后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敦刻爾克》從一開始就不是很多人以為的《盜夢空間》,更不是《拯救大兵瑞恩》。諾蘭從一開始就打算拍一部很不一樣的戰爭片,一部「高級」的戰爭電影。

拋開所有的爭議,我想強調的是,《敦刻爾克》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戰爭片。

最關鍵的一點是導演諾蘭牢牢把握住了它的真實,但同時又運用電影的手段放大了其中他最想講的那部分,所以,它不是那種僅僅滿足於視覺上震撼的戰爭片。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內核為反戰爭的戰爭電影,電影真正的主題是:人。

人的渺小。

電影一開始,沒有任何鋪墊,10秒就帶觀眾跟著鏡頭進入戰場。

在槍林彈雨中,有人倒下,有人逃脫,這就是戰爭。

在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命如草芥,不是人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強。

Advertisements

在慌不擇路的跑路后,年輕的士兵首先想到的是解決內急:撒尿。

無論有沒有戰爭,無論發生經歷了什麼,無論是士兵還是普通人,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吃喝拉撒,不曾停止。

不宣揚戰爭,不強化血腥。

在電影中,雖然是撤退,但戰爭永遠是無比殘酷的。

誰都知道,拍血腥場面是最直接、最簡單表達戰爭殘酷的,但諾蘭的鏡頭並不想通過血淋淋的場景去表達。

他選用了一種最壓抑的方式,密不透風的壓上來:時間,每一個人都在跟時間賽跑。

逃離撤退的狼狽,彈盡糧絕的無奈,完全不可控和無法預知的命運。

戰爭之下,普通人對自我命運的無力感,無比壓抑和悲愴。

電影里沒有英雄主角。

和很多有正反角色的戰爭電影相比,《敦刻爾克》最大的不同是講述一場失敗的勝利:成功撤退。

在電影中,反面的德軍甚至幾乎沒有出現過,影片中也沒有一位真正的英雄主角,完全去主角化。

主角的台詞就十句,作為開戰鬥機的主角之一,湯老師整部電影幾乎都沒怎麼露臉。

影片中通過陸、海、空,三個時空交織在一起,講述的是最前線的小人物的一小時、一天、一周,把戰爭的個體最小化到人。

士兵也來自普通人,他們也會有私心雜念,也會想退縮,頑強抵抗之後,也會被俘虜。

殘酷的戰場和平靜的生活相隔並不遙遠。

電影中,最終成功撤退回國的士兵,從火車上醒來,發現受到了熱烈的迎接。

之前狼狽的逃離,變成了一次偉大的撤退。

從戰場上走下來,城市裡的生活依然如昔,有啤酒喝有報紙看,這既真實又是那麼不真實。

戰爭與和平,在這個星球上並存,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如今在這個世界上依然不斷上演著。

前一秒歡聲笑語,下一秒炮火連天,珍愛和平,並非是一句口號。

《敦刻爾克》的高級之處,就是直接將每個人置身於緊張無助的戰場之中,將絕望與期望交織在一起,是一部完全走「心」的戰爭電影。

哪怕你覺得在場面上和視覺上不夠震撼,也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的好,因為,我們並不缺一部史詩視覺效果的戰爭片。但《敦刻爾克》想要傳達和表達的,和之前的戰爭電影完全不同。

誠如這位觀眾所言——

在學校里學「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戰爭事件只是書上的鉛字,離我的距離幾乎是永恆。而最讓我震撼的是最後年輕的士兵們終於撤回英格蘭時,他們所返回的生活,幾乎就跟現在任何一個英國鄉村的生活無異。死亡和生存,戰爭與和平,如同空降般將我和歷史從未有過地緊密連接起來,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

敦刻爾克大撤退,歷史的結局早已經寫定,而其中人物的命運才是最容易被忽視卻最值得被解讀的。

一部絲毫不血腥的殘酷戰爭片,卻直抵人心,有人說在電影院看得落淚。

高級很難,但導演諾蘭做到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