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是僅次於水稻的第二大作物。近半個世紀我國小麥生產技術發展很快,但與英國和德國等小面積高產量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提高小麥的質量和產量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培育優質高產品種並配套相應的栽培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 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1.1 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

選擇優良品種是實現小麥優質高產的關鍵。任何一個品種都具有區域性, 必須因地制宜, 根據當地的地力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小麥品種,如河北中南部一般選擇石農086、石麥22號、衡4399等半冬性品種。

1.2 播前準備

1.2.1 耕作整地。

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播種質量及小麥的生長, 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播前整地可以增加土壤透氣性, 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協調肥、水、氣、熱, 增強土壤養分的供給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 減輕土壤病害。根據各地耕作水平, 一般耕層在20cm以上;但是大型拖拉機帶茬耕作, 耕層在25 cm以上。深耕並非越深越好, 而是要打破犁底層,達到深、凈、透、細、實、平的要求。

Advertisements

1.2.2 種子準備。

為了防治病蟲害, 未拌種的種子可以用配方種衣劑或者單劑拌種。單劑拌種為了防地下害蟲,可以用50%1605乳油或75%3911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進行拌種, 拌勻後用塑料薄膜覆蓋, 堆悶4~6 h。為預防病害,可以用粉銹寧或多菌靈拌種, 用量是種子重量的0.03%。殺蟲劑和殺菌劑可以混合使用。已經進行殺蟲劑和殺菌劑處理的商品種子,無需再拌種。

1.3 播種期。

適期播種可充分利用光熱資源, 實現苗全、苗壯, 增強小麥抗逆性;適期播種小麥分櫱較多、根系發育好,越冬前分櫱可充分積累營養物質, 為安全越冬、提高成穗率和壯稈打下基礎, 是奪取高產的重要環節。播期一般與氣溫密切相關,土壤墒情適宜時, 遵照常年積溫規律計算,能達到570℃左右積溫的日期即為適宜播期。北方冬麥區適宜播種期為9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東北春麥區在3月中旬~4月中旬;寧夏、內蒙古和河北省北部在3月中旬。在此基礎上,播期還要根據當年的氣候、土壤肥力、地理環境等特點進行調整。

Advertisements

1.4 播種密度和播種量。

播量是影響小麥群體性狀和產量的重要因素。播量的確定既要考慮冬前小麥群體、個體的生長發育,還要考慮返青后群體、個體生長發育及成穗率。合理的密度是要播種量、基本苗數和產量結構關係協調。播種量確定原則:冬小麥營養生長期長,分櫱力強, 播種稀些;春性品種宜密些。早播品種應稀, 晚播品種應密。肥力很低時, 承載穗數的能力有限, 播種易稀;隨著肥力提高,應適當增加苗數;當肥力高時, 由於單株生長旺, 成穗較多, 播種量應降低些。生產上常用4句話、16個字確定播種量,即以田定產、以產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一般適期播種畝基本苗宜控制在18萬~22萬。

1.5病蟲害防治。

鏽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是常見的小麥病蟲害。小麥鏽病危害部位是小麥葉片和莖,防治方法:在小麥拔節期與孕穗期噴洒20%的三唑酮可有效防治病害。小麥紋枯病在暖冬或氣候較暖時出現, 所以需要適當晚播,以減少疾病的發生。防治方法:在小麥拔節期噴施5%的井岡黴素或15%的三唑酮。蚜蟲主要吸取小麥汁液, 危害小麥的葉片和莖稈,蚜蟲危害后還會傳播其他疾病。防治方法:適當晚播, 冬季做好小麥灌溉, 藥物防治可選擇吡蟲啉對小麥地噴洒。吸漿蟲的幼蟲對小麥危害最大,在防治吸漿蟲時, 需要對小麥土壤進行處理, 使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和4.5%敵馬粉對小麥地進行噴洒, 從而有效的防治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增加小麥的總產量。

2 小麥栽培技術的展望

以往的小麥栽培技術在小麥生長發育期需大量水進行灌溉。目前中國有16個省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 m。所以節水栽培技術措施是急需探究的。近年來, 河北省各地大力開展以節水品種為核心,農機農藝相結合的節水技術配套推廣模式, 在9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縣設立了節種、節水、節肥、節葯技術攻關田,探索新的節水技術模式。我們應從多方面探討節水栽培技術模式, 以期在農業用水方面達到高效節水的效果。

作者:張沖,武金燚,張振衛,康香輝,宋春景. 現代農村科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