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莫泊桑《項鏈》中的瑪蒂爾德

多年來,人們對莫泊桑的《項鏈》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看法貶多於褒,評論者給她定性為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形象。這樣的判斷我個人認為是不夠妥帖和全面的,作為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她的虛榮只不過是愛美、追求美的表現,她對人生的態度是嚴肅而真誠的,相比之下,她內心真誠勇敢的高貴品質更值得我們讚賞。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流傳世間已百餘年,至今仍膾炙人口,倍受青睞。人們對小說中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看法貶多於褒,往往把她看成一個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婦女,把她丟失項鏈後用十年還債的辛苦,看作是對她虛榮心的懲罰。長期以來,她都是作為一個被嘲諷的對象出現的,甚至成為「虛榮」的代名詞。

瑪蒂爾德真的是一個貪圖享樂的壞女人嗎?我認為這種看法是極為不妥當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看待和評價瑪蒂爾德呢?本人對此作一些淺顯的探討和分析。

一、瑪蒂爾德不該被看成「虛榮」而備受指責。瑪蒂爾德的虛榮是出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其一,愛慕虛榮,滿足虛榮,人皆有之,從積極意義上講,是對現實不滿足而引發的。瑪蒂爾德是一個「漂亮動人的女子」,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任何一個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後來只能「將就」著「和教育部一個小科員結了婚。」所以她對現實狀況不滿意,也是情有可原的。瑪蒂爾德因為「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樸素素,她覺得不幸」;為了能過著「高雅而奢侈的生活」而不斷地感到痛苦;為「住宅的寒傖,牆壁的暗淡,傢具的破舊,衣料的簡陋而苦惱」。回到我們現實中來,這種不安分的心態,這種追求更美好的東西的心理,又有什麼過錯呢?窮人想幸福,女人愛漂亮。身為女人,誰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鮮亮麗,出入各種高檔場合,得到愛慕,並過著優雅的生活呢?熱愛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無論哪個時代、哪個階級的人最自然的事。所以,瑪蒂爾德的想法和追求實在不算過分,這是一種普通的大眾心理,這是一種最能體現人生的原始的物質追求。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漂亮的女主人公的所謂虛榮是什麼:一件漂亮的禮服,一串精美的項鏈,一個在舞會上引人注目的機會。這些難道不是一個漂亮的女人極正常的願望嗎?周國平在他的《守望的距離》中,把女人的虛榮與男人的虛榮作了很有意思的比較:「女人的虛榮是表面的,男人的虛榮卻是實質的。女人的虛榮不過是一條裙子,一個髮型,一場舞會,她對整個人生並不虛榮……男人虛榮看起來可不得了,他要征服世界,揚名四海,流芳百世,為此不惜犧牲一切美好的光陰。」這麼看來,瑪蒂爾德的虛榮較之於男人的虛榮,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其二,對美好事物的整日幻想不過是年輕女子的一種單純的生命特質,不應該受到批判。小說開頭寫了許多瑪蒂爾德的夢幻般的想象:富裕、閑適、情人、雅趣。人們通常會把它當作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而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當時的年齡特質和所處的獨特的社會背景。並不富裕的家庭、封閉的社交,沒經歷過戀愛便匆匆完成的婚姻,沒什麼錢的日子卻還過得去,沒什麼玩的偏偏又有的是時間。女主人公那些整日的幻想實際上是對未來朦朧的憧憬和展望。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少男少女們,有誰不曾對美好的事物進行過幻想呢?想想你們年少時的夢想吧!誰的夢裡不曾有過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白馬王子、房子、車子、名譽、地位……呢?假如我們以成年人的經驗一刀切,施以倫理化的道德評判,以虛榮作結的話,那麼瑪蒂爾德的虛榮與其說是一個人的虛榮、一個階級的虛榮,倒不如說是整個人類的虛榮,是處於那個年齡段的所有的少男少女的虛榮!人年輕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很多年之後驀然回首,可能會覺得那些想法膚淺得可笑。可是它畢竟是美麗過,陪伴著我們漸漸長大。做夢是每個人的權利,只要不危害社會和他人,實在是無可厚非的。

二、瑪蒂爾德也許曾經虛榮,但絕不虛偽!她對人生的態度是嚴肅而真誠的。首先她沒有出賣人格去達成自己的願望。在大作家莫泊桑筆下,瑪蒂爾德美麗動人,充滿了幻想而無所事事。評論者們或許正是以瑪蒂爾德的幻想為依據,說她如何愛慕虛榮,如何夢想過上上流社會的豪華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會上出盡風頭的慾望,才有丟失項鏈的不幸和賠項鏈的辛酸。不錯,瑪蒂爾德是成天幻想著美好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小女僕,心裡就會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亂的夢想;看望自己有錢的女朋友回來,就常常整天地哭好幾天。但她從沒有因為自己的夢想沒得到而做出有損於自己或別人的事情來。要知道,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女人可以做「玩物」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的年輕美貌就是「資本」。像莫泊桑另一篇短篇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朗丹太太,就是一個以美貌為資本達到目的的典型人物。朗丹太太沉迷於看戲,並且喜愛珠寶。她利用看戲為名,與有錢人私通,靠出賣肉體去追求享樂和財富,完全墮落成了一個娼婦。愛美本是人之常情,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那便是大錯特錯的。瑪蒂爾德不同於像朗丹太太那樣的靠出賣尊嚴獲取財富的可憐蟲。丟失項鏈前,她參加舞會是部長對她丈夫路瓦栽的邀請,衣服項鏈都取之有道,舞會上她盡情歡樂,並沒有非分之舉。在那個充斥著拜金主義的社會中,瑪蒂爾德保持著誠實的品質和清白的行為。即使在項鏈丟失后,面臨著巨大的債務時,瑪蒂爾德也沒有想過要出賣自己的人格來換取金錢。我們可以假設一下:按照小說中所說的,瑪蒂爾德也是一個天生麗質的漂亮姑娘,憑她的美貌,憑她在舞會上能引起部長的注意,她完全有機會攀上一個有錢人而隱秘地得到一大筆錢,不用去為生活憂愁。但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鏈后堅定地說:「要還!」並和丈夫一起為還債辛勤地工作。她對朋友沒有賴帳,也沒有出賣人格去償還債務。她在那污濁、虛假、拜金的醜惡社會,難能可貴地保持著一顆金子般的純潔心靈!

其次,苦難之下顯出真誠勇敢的本質。用於面對現實的勇氣。苦難是對一個人最徹底的考驗。當瑪蒂爾德面對著決定她後半生命運的重大人生變故時,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天真純潔,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強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丟失項鏈之後,瑪蒂爾德在沉重的打擊面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現實,毅然地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這種勇於承擔責任,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殘酷的現實命運的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不是因為異常要強、堅韌和有著堅強的靈魂、強烈的責任心的人,恐怕早就跪倒在命運的無情鎮壓下求饒了。試看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受到一點點挫折和創傷就心灰意冷。因為失戀便絕望自殺者有之,因為遇到困難而失望崩潰者有之,因為受了幾句批評便輕易放棄者亦有之,更不用說去面對像瑪蒂爾德這樣突如其來足以改變其一生命運的遭遇了。作者對女主人公這種勇於承擔的氣魂也是充滿了激賞的,他在小說中是這麼說的:「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地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字裡行間無不傳達了莫泊桑那種情不自禁的讚賞之情!

再其次抵抗命運的堅強意志。決定了承擔責任之後,瑪蒂爾德便開始了她漫長又辛酸的還債之路。她「辭退了女僕,遷移了住所,租賃了一個小閣樓住下」。她包攬了「家裡一切粗笨活和廚房裡討厭的雜事」,她甚至到店鋪里與店主人討價還價,在別人的嘲罵中「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約她那艱難的錢。」這樣的生活她整整過了十年!她也有留念美好時光的時候,「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令人傾倒啊!」但她只把這美麗的回憶藏於心底,始終沒有在還債之路上動搖和退卻過。她並不沉緬於往事,她是個實幹派!她以堅強的意志,以實實在在的行動,頂住了命運的捉弄。

最後經歷苦難之後的本質回歸。十年的艱苦勞作,使瑪蒂爾德青春不再,她變得蒼老了。原先高貴美麗的她變成了胡亂地挽著頭髮,歪系著裙子,露著一雙通紅的手的粗俗婦人,這樣的變化,使得她的好友佛萊思節夫人在公園遇到她時,「一點兒也不認識她了」。但瑪蒂爾德看到依然高貴的佛萊思節夫人時,坦然並主動上前去和她打了招呼,告訴她事情的真相。在瑪蒂爾德是個美麗動人的女子的時候,看望她的這位女朋友回來總要哭上好幾天。當她變成穿著簡陋的粗俗婦女時,為什麼反而如此的坦然呢?她不是應該自卑和妒忌嗎?不錯,十年辛勞雖然把瑪蒂爾德的昔日風采給磨走了,但她的心靈卻因此得到了凈化和升華。「她感到一種足以自豪的,發自內心的快樂,於是露出了微笑。」是的,這笑是自信與驕傲的表現。她自信,因為她內心得到了充實;她驕傲,因為她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她以自己的十年的辛勞換來了做人的尊嚴,實現了自我解放。

就像作者在小說中所感嘆的:「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一場飛來橫禍,改變了她的整個人生。它成全了瑪蒂爾德,使她從天真的,整日耽於幻想的小女人,成長為一個腳踏實地的婦女。失去了美麗的外表並沒有什麼可惜的,因為每個人最終都將老去,並沒有誰的天生麗質可以與歲月抗衡。上帝關了一扇門,又會向你開啟一扇窗。瑪蒂爾德在失去之中遠離了虛幻的遐想,心態平和而坦然。這是比美麗重要得多的東西啊!

三、瑪蒂爾德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她應該贏得喝彩而不是遭受嘲諷。長期以來,瑪蒂爾德被眾多評論者冠以虛榮的壞女人之名,他們卻沒有看到她內心的堅強與誠實正直的善良品質,對瑪蒂爾德在失去項鏈后的表現出來的敢於承擔的勇氣,面對困難的堅強意志都只是輕描淡寫,把瑪蒂爾德的辛苦勞動當作是虛榮的報應而加以嘲笑。這些想法實在是過於片面和苛刻的。每一個敢於解剖自我的人恐怕都無法諱言自己身上的虛榮心,所不同的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她固然是有一些缺點的,但卻掩蓋不了她本身真誠勇敢的高貴品質。她的那些小缺點只會令她的形象更加豐富,更顯真實。

小說結尾處,作者用一個上流人的感動再次褒揚了瑪蒂爾德。當佛萊思節夫人聽完了瑪蒂爾德的敘述后「感動極了」,她在感動什麼?應該是為她的真誠所感動了!同時,我想起另一位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與瑪蒂爾德一樣,在平庸的生活與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里尋求幸福。但瑪蒂爾德一夜狂歡后,選擇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而包法利夫人在盡情享受了浪漫的愛情與奢侈的生活,財產盪盡,債務累累之後,沒有勇氣重新生活而選擇了死亡。兩者相比之下,我們難道不應該為瑪蒂爾德所表現出的非凡勇氣而大聲喝彩嗎?

瑪蒂爾德是自愛的。她在那個污濁的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正直清白;瑪蒂爾德是自強不息的。丟失項鏈之後,她面對天文數字般的巨額債務沒有逃避責任,而是迎難而上,勇於向命運挑戰。像瑪蒂爾德這樣自愛自強,又有擔當的女子,難道不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嗎?瑪蒂爾德儘管存在著一些人性的弱點,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她定位在虛榮的層面上,而忽略掉她內心的高貴品質。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