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戰爭藝術和戰爭失誤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俾斯麥善於審時度勢和靈活應變,儘管他唯一的願望是要用戰爭去統一德意志,但在不同的場合,他會提出與自己立場背道而馳的主張。

當時奧地利是普魯士南方強大的鄰國,曾經威脅說,如果普魯士妄圖統一德國,奧地利就要出兵干預。儘管俾斯麥做夢都想擊敗奧地利而統一德國,但他在國會上屢次主張和平,他說:「沒有對於戰爭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去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戰爭結束后,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面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疾、妻離子散的悲傷?」

他也能夠恰到好處的掌握戰爭的深度,但是有一次例外,那就是普法戰爭。

俾斯麥在擔任普魯士首相時,主要策劃和進行了三場戰爭: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

Advertisements

一、普丹戰爭,埋下伏筆

1863年,丹麥新國王領導下的議會作出一個重大決議: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併入丹麥。

這兩個公國自1852年開始在名義上屬於丹麥,當時的丹麥國王同時也是這兩個公國的國王。丹麥老國王去世后,德意志邦聯認為,這兩個公國中德意志居民佔大多數的荷爾斯泰因應該歸屬德意志。

兩個公國爭端的出現,成為俾斯麥檢驗其「鐵血政策」的良機,他的目標是利用有利時機吞併這兩個公國。

1864年1月16日,普魯士聯合奧地利向丹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丹麥在48小時之內廢除合併兩公國的決議。

丹麥政府拒絕了。

兩天後,普丹戰爭爆發。丹麥以4萬士兵對抗普奧6萬聯軍,結果戰敗。

普魯士得到了石勒蘇益格,奧地利則得到了荷爾斯泰因。

Advertisements

其實只要看一下歐洲地圖就會發現,普魯士正處於荷爾斯泰因與奧地利之間,奧地利得到的是一塊飛地。

俾斯麥為下一步的普奧戰爭埋下了伏筆。

圖中普魯士的北方,11為石勒蘇益格,6為荷爾斯泰因。而奧地利在普魯士的南邊,奧地利得到的是一塊飛地。

二、普奧戰爭,俾斯麥拒絕佔領維也納

發生於1866年的普奧戰爭不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侵略戰爭,也不是一次征服性的戰爭,而是一場外交性的戰爭。

19世紀初,德意志分崩離析,四分五裂,在這塊土地上,散落著三百多個大小不等的獨立諸侯國和一千多個騎士領地。1848年,德意志各邦代表在法蘭克福推選奧地利的約翰大公擔任臨時的德意志帝國首腦。

1862年,俾斯麥被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為普魯士首相,他主張用「鐵」和「血」來實現德意志的統一,建立一個由普魯士主宰的德意志帝國。

在與丹麥的戰爭勝利后,俾斯麥馬上開始策劃對奧地利的戰爭,他認為只有通過一場戰爭,才能完成統一德意志的宏圖大業。

在發動與奧地利的戰爭之前,俾斯麥首先做好了許多外交上的努力:與義大利結成反奧聯盟;穩定當時的歐洲霸主法國,使法國答應不加干涉;與俄國交好。

在一切準備就緒后,俾斯麥向奧地利提出了要求: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由普魯士親王管理。

奧地利自然不會答應。

1866年6月,普奧戰爭在俾斯麥的策劃下揭開了序幕。7月,在總參謀長毛奇將軍的指揮下,普魯士軍團一舉擊潰了奧軍。

勝利之際,普軍上下興奮不已,軍事將領紛紛主張長驅直入佔領維也納,迫使奧地利締結城下之盟。俾斯麥毫不客氣地指出,那樣只能是讓法國漁翁得利,只怕普軍未入維也納,法軍已過萊茵河。再者,俾斯麥還有更深遠的用意,俾斯麥不想把奧地利變成普魯士的死敵,普魯士真正的敵手是法國。他希望有一天普法之間爆發戰爭時,奧地利能保持中立。

當普魯士國王選擇與軍人保持同一立場時,俾斯麥斷然遞交了辭呈。

最終,在王儲的斡旋下,普魯士國王決定按照俾斯麥的意思辦,與奧地利簽訂極其寬大體面的和約。

事實證明俾斯麥是英明的,在隨後的普法戰爭中,奧地利果然沒有乘機對普魯士下手,從而使普魯士避免了兩線作戰之憂。

與奧地利簽訂極其寬大體面的和約

三、普法戰爭,種下仇恨的種子

普奧戰爭結束后,普魯士獲得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及漢諾威等地,而奧地利則退出了德意志邦聯。第二年,以普魯士為首建立了北德意志聯邦,與德意志南部各公國也分別訂立了有利的軍事盟約。

法國直到這時才突然驚覺普魯士已不再是以前那個弱小的邦國了,如果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各邦,成立一個強大的帝國,這會令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地位消失。

法國不願意德意志強大起來,便竭力阻止德國的統一。

同一時間,俾斯麥也在為普法戰爭作準備。

1870年,俾斯麥策劃了普法戰爭這出歷史大戲。

7月19日,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法皇拿破崙三世親率40萬大軍出征,他狂妄地宣稱:「我們只不過是到普魯士做一次軍事散步!」

但是他們到達前線后,卻連吃敗仗。8月31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被普軍包圍;9月2日,拿破崙三世率軍9萬餘人向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投降。

拿破崙三世在色當被包圍

這次俾斯麥沒有見好就收,普軍長驅直入包圍巴黎。

1871年1月底巴黎被攻陷,兩國簽訂停戰協定:法國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區,以此換取德國從法國撤軍和釋放10萬法國戰俘。

此戰後,德意志南部四邦與北部聯邦合併,成立「德意志帝國」。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舉行儀式,加冕為德國皇帝。這一舉動令法國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再加上法國付出的巨額賠款,從此法德之間結下了世仇,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毛奇將軍為此警告說:「我們在半年之中用利劍贏得的東西,必須在今後半個世紀用利劍來捍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