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解讀,中國養生最高成就(四),中醫不傳用量

所以對於不同的人,醫術上不可能寫上,多大年齡,體重多少斤,早飯吃了什麼,身體有沒有別的毛病,然後再寫上用藥多少多少克。

如果所有方子都寫的那麼細的話,那每一本醫書都是在是太厚了。

尤其是古代中國寫東西都是用的竹簡,估計就真的是罄竹難書了。

而且就算用量寫的那麼詳細,具體到每一個人還是可能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中醫用藥如神,藥到病除,而有的時候卻一點效果都沒有甚至適得其反。

這就是因為癥狀的辯證不到位,沒有親自望聞問切,三部九侯。

所以醫書上很少去寫用量。除非一些很經典的方子,專治某一種特定病的藥方,才會記錄用量。

但是這個也不一定真的有效,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醫的偏見。

其實不是中醫不行,而是醫生不行。

而西醫就沒有那麼麻煩,尤其是現在,基本所有病症都用X光,核磁共振等等直觀的可以看到。當然可以手到病除。

Advertisements

比如感冒發燒,以前西醫都是一種葯。你給醫生說感冒或發燒了,他可以直接給你拿葯。

但是現在西醫也有進步了,對於發燒感冒這種病都分了好多種葯,風熱風寒等等。而且細分了成人用藥還有兒童用藥,甚至孕婦用藥和老人用藥,他們也意識到了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葯。

這是模仿的中醫,但是學的還是太籠統了,不夠到位。

而且這種東西,是要從基礎做起,首先要有基礎,才能開發出那麼多東西,而不能從上到下推理。

比如先要了解人體五臟六腑的運行關係,才能分辨經絡與氣的走向,才能治病。

而西醫是先看到癥狀,然後再去反推這些關係,這就不是能不能學的好的問題,而是抓不住根本的問題。

除非整個西醫體系重新建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