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用大黃、番瀉葉或通便茶,中醫還有不少緩解便秘的妙招

便秘十分常見,無論便秘輕重,很多人都喜歡通過一些「通便茶」或者大黃、番瀉葉、蘆薈等中藥來改善。其實,中醫在改善便秘的方法上,可不只有通便茶或者瀉藥,還有很多中醫特色療法。

【中藥熏蒸】

利用中藥熬好后的蒸汽對人體某些部位進行熏洗,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對便秘也有一定療效。但素體虛弱的人要慎重。

方法一:取皂莢粉1包(約10克)放入中藥熏蒸機中進行熏蒸,調節熏蒸溫度30℃-35℃,設置熏蒸時間30分鐘左右,每日1次,6次為1療程。

方法二:用大火煮竹葉一鍋,趁熱倒木桶內,撒綠礬一把,先熏洗后坐浴。

方法三:取芒硝、大黃、甘遂、牽牛子各等份。上藥加水適量煎煮,煎好的藥液倒入盆中,趁熱進行熏蒸,待藥液40℃左右時洗浴全身。洗浴時,重點沖洗臍部,洗浴時間可根據藥液溫度而定。

Advertisements

【中藥敷臍】

中藥外敷肚臍可以通過刺激胃腸蠕動治療便秘,但皮膚敏感的人不宜使用這種方法。

處方一:甘遂粉、芒硝各等量,將二者拌勻後用新斯的明調成糊狀,填於臍部,然後用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3~4天換藥一次。主治各類便秘。

處方二:皮硝9克,皂角末1.5克。皮硝加水溶解,與皂角末調和,敷臍,每日換藥1次。主治熱性便秘。

處方三:附子15克,丁香9克,制川烏、白芷各6克,胡椒3克,大蒜10克。共搗如泥,敷臍8小時,每日1次。主治寒秘。

處方四:蔥頭(連須)3個,生薑10克,食鹽3克,淡豆鼓12粒。上藥共搗如泥成餅,烘熱后敷臍,變冷再烘,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主治虛秘。

處方五:蔥頭16克,生薑6克,蘿蔔12克,食鹽20克,將上藥物混合后炒熱,外敷於臍部。主治實秘。

Advertisements

【艾 灸】

艾灸適合陽虛、氣虛或寒凝氣滯的便秘人群使用,一般採用溫和灸,重點灸天樞和足三里。這兩個穴位都是屬於胃經的要穴,不僅可以讓便秘的人順利通便,而且可以使拉肚子的人止瀉,體現出這兩個穴位的雙向調節作用,這也是艾灸的獨特魅力所在。每天每穴灸15分鐘即可,為增強療效,還可以使用隔姜灸,方法、穴位同上。

【針 灸】

無論在醫院還是養生館,通過針灸治療肩頸腰背痛都十分常見,其實對於胃腸蠕動減慢或胃腸功能紊亂的人,也可以通過針灸增強胃腸蠕動來改善便秘。需要注意的是,暈針者、孕婦不宜施針灸。

主要穴位:支溝、天樞、照海、大腸俞、左水道。

隨症加減:熱盛可加曲池、合谷;氣滯可加中脘、太沖;氣血兩虧可加脾俞、胃俞、足三里;下焦虛寒者可灸神闕,氣海。實秘用瀉法,以清熱潤腸、疏肝理氣;虛秘用補法,以補益氣血、潤腸通便;寒秘加灸法,以溫下焦通便秘。

【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可以長期刺激穴位,調整胃腸功能,對於功能性便秘、頑固性便秘、糖尿病胃輕癱等均適用。穴位埋線要使用羊腸線,對羊腸線過敏的人不宜使用。特別要提醒大家:該各操作專業性很強,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千萬不要到缺乏資質的診所去做。

主要穴位:天樞、關元、大腸俞、上巨虛、支溝。

隨症加減:熱秘者加大椎、內庭;氣秘者加期門、中脘;氣虛者加脾俞、氣海;血虛者加足三里、三陰交;陽虛者加腎俞、氣海。

操作方法:選取6-8個穴位,用龍膽紫作出標記,常規消毒后,鑷取一段1-2厘米長的00號羊腸線,放置於12號一次性埋線針內,快速刺入穴位后,做提插手法,待出現較強酸脹感后,邊推針芯,邊退針管,使羊腸線完全埋入穴位,外敷創可貼。20-30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呂若琦)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