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多可怕,美軍攻打伊拉克,伊拉克堅守42天,傷亡1:5000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伊拉克了發動兩伊戰爭和科威特戰爭,樹敵不少,而就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美軍以伊拉克藏匿大量大殺傷力武器為由進攻了伊拉克,並稱要將這些武器毀滅,雖然現在西方各國都將這次的戰爭定性為侵入戰爭,但是當時各國和人民都相信了美軍的話。

但實際上,美軍並沒有在伊拉克國內找到所謂的「大殺傷力武器」,反而找到了另一樣東西,他們在攻進薩達姆的宮殿的時候發現,薩達姆的宮殿內金碧輝煌,他們甚至找到了一個裝滿金磚的金庫,這可能就是他們所謂的「武器」了。

這場戰役中,美軍只花了43天左右就攻下了伊拉克,在這期間,甚至連伊拉克的戰機都沒有見到多少,如果伊拉克是有底牌武器的,相信薩達姆在這樣的時刻一定不會藏著掖著,早就拿出來使用了

Advertisements

後來美軍竟然發現,薩達姆將伊拉克的先進戰機都藏在了沙漠中,因為他捨不得這些戰機受損,所以說連戰機都覺得很寶貴甚至不想石永紅的領導人,會藏著怎樣的武器,讓美軍覺得威脅?也許是美國拉回國的那一車車黃金和美元吧。

據環球軍事去年報道,世界軍力排行前三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緊隨其後的是印度,排行老四。在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國家也同樣排行第四,它就是伊拉克。當年的伊拉克,服役士兵超過100萬,裝甲車超7000輛、坦克超5000輛、作戰飛機更是高達770架,各種武器裝備數量在當時來講,名列前茅!

但,我們要時刻記住一點,並非人多力量大,並非武器多打勝仗!1990年8月,科威特戰爭爆發,伊拉克試圖吞併科威特,僅用了幾天時間就迅速佔領科威特全境。此舉遭到了世界各國的反對,時隔5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起進攻,海灣戰爭爆發。

Advertisements

海灣戰爭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場戰爭,各種各樣的精確導彈,先進武器投入戰場,充分展現了現代化信息作戰的特點。本以為美軍會走當年越戰的道路,沒想到僅用了42天的時間就把號稱世界第四軍力強國給打垮,且無以還擊之力。

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對伊拉克的有力打擊,讓我們深知對於現代化信息作戰的重要性。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人多嚇唬嚇唬人就可以了,對於現代化武器根本不放在眼裡。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些小國膽敢挑釁大國的原因之一!

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甚至,後來的利比亞內亂中,都是如此。尤其是2003年,美軍攻打伊拉克,其軍艦直接來到伊拉克海域,在海上就摧毀了其主要的據點。

而且,戰機不斷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對伊拉克主要目標點進行狂轟濫炸,伊拉克毫無招架之力。而在此,不免有人困惑,伊拉克的海軍呢,去哪了,為何不出來迎戰美軍?難道伊拉克沒有海軍?其實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前就組建了一支擁有5000人的海軍,這個數量在中東地區那也算得上是很多的了。

而且海軍主要由165艘艦艇和2艘德國進口的潛艇組成,還擁有從中國進口的「蠶」式反艦導彈,一枚足以打沉一艘軍艦,但是,這種導彈只有50枚。而其主力護衛艦是一艘排水量1850噸的伊本哈墩號,其他多是導彈快艇,巡邏艇,佈雷艦艇等。而這些海軍力量,在兩伊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伊朗都有點招架不住,在很多關鍵戰役中起到很大作用。

而且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后,還繳獲了100多枚飛魚導彈,還接收了科威特的海軍力量,可謂是如虎添翼。但是,戰爭爆發后,美國帶領聯合國軍發動海灣戰爭,面對美國等的航母,先進戰艦。伊拉克缺乏訓練,而又落後的海軍根本就是炮灰,簡單的說一點,伊拉克海軍的飛魚導彈,竟然因為不會操作,一枚都沒發出去。

美軍的「沙漠風暴行動」曾長期霸佔媒體的版面,一直被世界各國軍迷關注。那時,美國戰鬥機群不遠萬里赴伊拉克作戰,當時單是F-16C戰鬥機群和F-15E機群都已經有驚人規模。

由於戰鬥機不僅承載著重型武器,還要執行作戰任務,導致它的留空時間有限。所以,也正是靠著這些加油機才得以保證它的航程和留空作戰時間。

戰爭中,美國為首的海灣多國像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當時龐大的戰鬥機群都是靠這些空中加油機來完成行動的。在伊拉克周邊的機場部署的的不只有足夠多的KC-135空中加油機,同時還有數量驚人的KC-10加油機。

當時美國戰鬥機群遠程作戰,這些加油機群提供強大的能源保障。據統計,在26年前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執行加油任務的加油機總共308架,平均每天要給1400多架戰鬥機加油。而當時美軍主要採用硬管加油的方式,所以一點都不耽誤戰鬥機的效率。

當時美軍派出龐大的戰鬥機群遠赴伊拉克這個不算大的國家作戰,一輪空襲下來,幾乎大半個國家都處於癱瘓狀態。戰爭不會給兩國帶來任何好處,但是美國空軍的作戰能力的確令人佩服。

美軍當時主力戰鬥機F-117、F-111、A-10等機種也是受到加油機的大力幫助才克服航程短的問題從容作戰的。當時美軍在伊拉克周邊機場駐地部署了龐大的戰鬥機群,為戰爭的勝利提供最強的裝備和戰鬥機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力衰弱。在伊拉克戰爭開始之前,1980年至1988年,海灣兩大強國伊朗、伊拉克進行了長達近八年的兩伊戰爭。其中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這場戰爭前,伊拉克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700多億美元。伊拉克僅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就達是3500億美元。兩伊戰爭剛結束不久,伊拉克又悍然入侵了科威特。經聯合國授權,美國為首多國部隊發動了旨在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風暴」行動。這場戰爭伊軍部隊54萬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可以說在伊拉克戰爭前,伊拉克國力大損,長期窮兵黷武,在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政治、經濟、軍事等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二是厭戰情緒。

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前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在中東經濟水平屬於上游,人均GDP曾經達到5000美元。經歷了兩伊戰爭和科威特戰爭以後,伊拉克人民生活流離失所,生活一落千丈,厭戰情緒強烈。從相關報道來看,美軍進攻中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伊拉克官員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之後巴格達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紛紛陷入無政府狀態,巴格達市內發生頻繁的搶掠事件,城市秩序陷入混亂之中。

三是制裁因素。自1990年至伊拉克戰爭前,美國對伊拉克展開了冷戰後最長的經濟制裁——長達13年。制裁的結果如何呢?僅以嬰兒死亡率為例,1990年的4%上升到了12.5%,伊拉克人民基本的溫飽和醫療都成了問題。那麼用於抵抗美國侵略的伊拉克軍力在制裁后是怎樣的呢?僅僅拿伊拉克空軍為例,由於長期制裁和武器禁運,伊軍裝備無法進行更新,電子裝備落後,零部件也是拆了東牆補西牆,一架飛機少一兩個零件就無法使用,結果是越拆飛機越少,因而真正能夠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不到55%,就這些武器裝備還是一些過時的東西。

四是美伊兩軍的軍力懸殊。我們先看戰前美軍的裝備,美軍不但裝備精良彈藥充足,且與伊拉克有裝備上的代差,包括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武器,太空偵查等等。而伊拉克的武器裝備已經殘缺不全,基本喪失了制空權和電子戰控制權,基本變成了聾子瞎子和瘸子。在軍隊士氣方面,美軍挾沙漠風暴之餘威,氣勢洶洶;而反觀伊拉克軍隊,歷經兩伊戰爭的平局和科威特戰爭失利,軍隊上下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美國通過各種手段收買,瓦解了伊拉克官兵的戰鬥意志,從戰爭歷時時間之短,遇到抵抗力之弱就可見一斑。

當時伊拉克可謂死傷慘重,15萬精銳之師被打殘了,而當時美軍的損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當時美軍總共死亡了175個人,而且其中只有27個是被伊拉克軍打死的,其他的148個是被自己隊友誤傷的。整個比例下來的話,大概是5000比1,也就是一個美國大兵換了5000個伊拉克士兵。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一方面是武器裝備等級的差距,當時美軍的武器比伊拉克好太多了。冷兵器時代武器裝備的差距不會太大,但是在近代卻是有天壤之別,比如清末時期英國人的洋槍洋炮完全是屠殺式的將清軍給滅了好幾萬,當時英軍只有幾十個人死亡。當時伊拉克用的武器還是二戰時期的坦克大炮,而美軍早已經是現代化的信息武器了,用的是遠程導彈和制導導彈,這種巨大的差距完全不是靠人數就能夠填補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軍就像是在遠處打固定靶子一樣,沒有任何的風險,雖說當時有55萬伊拉克軍隊,但是卻逾越不過這個武器差距的鴻溝。

第二個方面是來自於戰略方向上的,當時的美軍沒有想過要登陸伊拉克,因此也不用安排陸軍衝鋒,而是直接在海上和空中進行遠程轟炸。可憐的伊拉克軍隊在當時連敵方的面都沒見過,迎面而來的就是各種炮彈。伊拉克當時以為美軍會登陸攻擊,所以將兵力集結在了科威特,這樣一個導彈下去傷亡一大片。

海灣戰爭時美國戰機總共出動了11萬架,伊拉克數十萬軍隊經過一番掙扎才殺了27個美國大兵,這種戰爭完全是不同次元的。當時全世界都因為這場戰爭而震撼了,每個國家都開始大力發展軍事武器裝備。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