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樂!

11

22

《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杜甫

2017.12.22 十一月初五•周五

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也叫冬節,既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之後白晝漸長。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除此之外,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從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暖時段。

Advertisements

歡喜

悲傷

吃餃子

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冬至飲食習俗

這一天,由南到北的習俗不同,所以人們的飲食習俗吃的也有所不同,各有講究。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各個地方的冬至習俗,也借著冬至的機會大飽口(眼)福。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北方餃子

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

Advertisements

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

南方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

四川羊肉湯

羊肉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增加消化酶, 保護胃壁, 幫助消化,體虛寒者尤宜食用。羊肉含鈣、鐵較多。並且對防治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等病症很有幫助。羊肉還有安心止驚和抗衰老作用。

羊肉湯

杭州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姑蘇冬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廣東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廈門薑母鴨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后,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

台灣糯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防禦寒

冬至節除了飲食的習俗外,

還要記得防寒保暖,尤其是頭腳,外出戴帽,睡前泡腳

最後,E-26創客空間祝大家冬至快樂,幸福安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