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為什麼會逆道而行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據統計,在歐洲、美國等國家,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率在10%—30%。近年來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癥狀,一是燒心,是指一種燒灼樣不適感,源於胸骨后,並向頸部和咽喉部延伸;二是反流,典型的燒心和反流癥狀使患者感到不適。部分患者會出現上腹痛、非心源性胸痛、睡眠障礙、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咳嗽、聲音嘶啞、反流性喉炎、吞咽困難等癥狀。

那麼,胃食管反流病是怎麼發生的呢?進食時,食物先入嘴,經食管一路下移進入胃,在食物將要進入胃時,會通過一片「閥門」,也就是食管下端括約肌。正常情況下,這個閥門是單向開放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吞咽時,閥門口會打開,允許食物流進胃裡;食物進入胃后,這片肌肉閥門則會收縮關閉起來,阻止食物倒流、只能在胃內。一旦閥門失靈,出現不正常的開合,胃裡的食物和胃酸也會跟著失控,逆流進入食道,引起黏膜損傷(如上圖所示)。

Advertisements

曾經就診的趙女士從40歲開始就一直被間斷性的咳嗽、牙齒酸脹所困擾,去大大小小醫院的牙科、呼吸科都沒有看好。如今50多歲了,她感覺身體逐漸「滑坡」,失眠、心臟病相繼出現,鼻子經常不通氣,聲音也開始嘶啞,折磨得她非常難受。

其實這種情況要儘早就醫,找出病因。一般而言,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0歲—60歲為發病高峰年齡,特別是身體機能下降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現。由於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表現非常多樣,常跟其他疾病混淆,且很多中老年人伴隨有其他慢性疾病,因此最重要的是注意癥狀的蛛絲馬跡,找出真正病因。如果每天都有反酸、燒心或胸骨痛的感覺,或者癥狀發作的時間比較規律且長時間不好轉,都要考慮消化系統的問題,及時到相關科室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藥物治療,如抑酸劑、胃腸動力葯、黏膜保護葯和抑酸葯等。此外,注意調節飲食,進食要慢、少量多餐,餐后切忌立即卧床,保證心情開朗。如果病情嚴重、反覆發作且藥物療效欠佳,可以考慮用微創技術進行抗反流手術治療,盡量減輕老人的身體創傷。

Advertisements

還有一名患者,大腹便便的趙先生在吃飯時是典型的「無肉不歡」,經常跟朋友聚在一起大魚大肉地吃。最近一段時間,他時常胃部不舒服,起初以為是胃炎,吃了好幾天胃藥,癥狀還是沒有改善。憂心忡忡的他走進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胃食管反流病。

這種情況要適度減肥,及時治療。進食過多的油脂類食物,很容易引起肥胖,導致腹內壓增加,引起食物反流;此外,由於脂肪不易被消化,使得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較長,給食物反流創造了條件。對這類人來說,適當減肥、控制體重對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有好處,同時更要避免穿緊身衣、束腰帶,避免做壓迫胃腸部的動作。對病情嚴重者,抗反流手術——胃底摺疊術(如上圖所示)也是不錯的選擇,它用胃底包繞食道和胃連接處的賁門一周,形成一個「衣領」樣結構,使胃內正壓可以壓迫到賁門部,形成單向閥門,起到抗反流的作用。目前,該手術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手術方式,可以通過微創技術,在腹壁上作幾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就能完成,只要2—3天就能恢復了。

吳繼敏簡介: 火箭軍總醫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食管疾病協作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華胃食管反流病電子雜誌副主編,多家醫學雜誌編委。專註於胃食管反流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參與組建國內首家胃食管反流病科,擅長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及胃底摺疊術、腹腔鏡heller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及其它腹腔鏡手術,還擅長胃鏡下Stretta射頻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特別在腹腔鏡抗反流手術方面積累豐富的經驗,行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兩千餘例,病例數居國內首位,形成規模化和專科化效應,並形成一整套針對各種類型反流採取的綜合治療模式。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多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