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真的好處多多?

現如今,很多人把泡腳當做一種養生的方式,認為它能夠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起到人體的清潔作用,還能抵抗各種疾病。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泡腳真的有這麼大的功效


足底有64個反射區,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我國自古就有「天天洗腳,勝吃補藥」的說法。我國古代醫學認為,人的雙腳上分佈著六大經脈,連著肝、脾、胃、腎等內臟,足底有66個穴位,貫穿全身血脈和經脈,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因此,適當刺激足部,可保持全身血液順暢,並能促進新陳代謝。

在腳底這66個穴位中,最重要的就是湧泉穴。湧泉穴的位置大概在腳掌前部1/3處,劃一橫線,正中間就是湧泉穴。經掌按摩湧泉穴,具有補腎健腦,增強智力的功效,並且能安心寧神,舒肝明目。在我國古代醫學的傳統理論中,人的腳掌是一扇通向身體的「窗口」,五臟六腑都在這裡有相應的穴位。堅持睡前泡泡腳,可以養心明目、解除疲勞、促進睡眠。

Advertisements

晚上7~9點,是腎經氣血最弱的時候,泡腳正好可以補充氣血。晚飯後的半個小時內不要泡腳,因為吃飯後,人體的血液大部分都流向了消化系統,此時泡腳,本應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就會流向下肢,使消化系統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消化食物,導致消化不良。

泡腳時間並非越長越好,應以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為宜。泡腳溫度因人而異。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泡腳的水溫要比正常體溫高出2℃~3℃,約為40℃。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適當高一點;小孩皮膚嫩,水溫要低一點;糖尿病患者,因為腳部皮膚不敏感,所以,水溫也要低一點,過高易引起皮膚燙傷。

佰佰安全網提示:泡腳註意事項

1、老年人防止暈厥

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Advertisements

2、配合按摩足底

睡前用熱水泡腳特別適合寒證,如平素怕冷、手足涼,伴有慢性腹泄、痛經、冠心病、小便困難等病症。泡腳后,還可以配合按摩足底相關的反射區,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按摩前列腺、尿道的反射區等。

3、中藥泡腳用木盆

中藥泡腳用木盆或搪瓷盆。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不綉鋼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4、水溫不要過高

①生活中,有些人習慣用很熱的水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如果水溫太高,雙腳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5、熱性病患者不宜

對於熱性病患者則不宜泡腳,如高熱、出血、口熱舌乾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對溫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特別要注意水溫,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併發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遲純,就容易被燙傷。

6、一定用手試溫

泡腳時,不能確定水的溫度時,建議用手試而不要用腳試,因為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對於糖尿病足患者,洗腳時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

7、時間不宜太長

①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②由於血液會湧向下肢,有人會因腦部供血不足,感到頭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8、飯後半小時不宜

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後1小時再泡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