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半夏瀉心湯是《傷寒論》的一個名方。在原書的運用和我們現代運用,從病機的理解上,可以說有一點差別,原書就強調半夏瀉心湯是誤治以後,現在臨床很少是一定說推理它誤治以後,它只要是屬於寒熱互結於中焦,形成升降失常為核心,就可以做為基礎方來治,哪怕你沒有這種正氣虛弱的一面,沒有《傷寒論》由於誤下,傷及中焦的陽氣,這樣它財產生寒,外邪入里化熱,產生熱,造成寒熱互結,它寒熱是這樣來的。我們現在在臨床上,它不一定有這個過程,而且不一定是由表邪入里化熱,既不一定是由表邪入里化熱,也不一定是誤下傷中生寒,本身因飲食,又有外來的因素或者飲食因素,各種因素形成有微熱,苔薄黃,胃氣上逆,那這就有熱,這方用的時候沒有明顯實邪,所以他特彆強調,心下痞,按之濡,用來強調沒有這種積滯的實邪,如果有積滯的實邪,一種可能化熱,熱實互結,一個可能飲食糟粕之邪停滯,那就要用下法,消法,正由於有這個心下痞悶不舒,寒熱互結,所以《傷寒論》認為,有的醫生又容易把它理解是一種實邪,再用下法,一再的誤下了。

Advertisements

所以現在來說,是根據泄瀉特點,是體現出虛和寒的方面。胃氣上逆,嘔吐特點,體現出胃有熱的方面,上熱。寒熱互結呢,從氣機不能舒展,造成痞悶不舒,這種自覺癥狀,心下痞,按之濡,有這個特點。所以主證裡面,它是心下痞滿,嘔吐,下利,這個表反映了《傷寒論》對半夏瀉心湯證病機的一個分析。邪由表到半表半里,在少陽這個階段,有胸脅苦滿,誤認為有實邪而用攻下,攻下就產生兩種結果。一個結果是邪熱,外邪乘虛,由誤下引邪入里,它會由少陽開始入里,入里過程當中邪正相爭要化熱,所以邪熱內陷。另外誤下傷及中陽,陽氣受損傷,產生虛和寒,所以寒和熱這兩組,上入下寒,胃熱腸寒,交結中焦,互結中焦,阻滯氣機,導致了心下痞。

這個中焦氣機阻滯引起升降失常,嘔吐,泄瀉,由於邪郁有一定化熱,所以苔黃,可有舌苔黃而膩,有這個特點。總的它是在脾胃系統,胃腸道反應在寒熱病邪互結。實際上臨床上往往寒和虛為本,熱為標。所以造成一種胃腸系統功能的紊亂。

Advertisements

對於這種寒熱互結在中焦,就必須寒熱並用,平調寒熱,同時消痞開結。消痞開結指的寒熱互結中焦,那氣機阻滯,解決這個痞,只有把寒熱分消,所以這方子比較典型,用辛開苦降的方法。後世運用這種辛開苦降的方法,來解除氣機的閉郁,是經常用的。這兒沒有實邪,主要強調沒有實邪。

從這個方裡面,用黃芩、黃連是寒涼清熱,清入里郁而化熱,這個熱,清泄這個胃熱。用半夏和乾薑,半夏辛苦而溫,乾薑辛熱,既能溫散寒邪,針對誤下以後,下寒,胃腸偏重於腸,同時半夏還有和胃降逆作用。這樣兩類,寒熱兩類要結合運用。既能平調寒熱,又能夠辛散辛開和苦降結合,解除寒熱互結造成氣機阻滯的痞結。所以說它平調寒熱,消痞開結。平調寒熱,針對了寒熱並用。消痞開結,針對了辛開苦降。

這個方里,從這個方證的前提,有一定的脾胃虛弱。雖然臨床不一定是由誤下造成的,但是用這個方的基礎有一定脾胃虛弱。所以它有人蔘,大棗,甘草。用來益氣補中。從傷寒的觀點來看,沒有這個虛弱,這邪不可能乘虛內陷。而這個虛也是由於誤下造成的。從《傷寒》觀點看是這樣的。

但是在用人蔘這一類,在這方里仍然是個佐葯。也就是說,當務之急是平調寒熱,辛開苦降。人餐這一些僅僅是糾正由於誤下造成的正氣不足。因為有正氣不足,邪才乘虛內陷。

配伍特點

寒熱並用,辛開苦降,補瀉兼施。

它又符合和法的基本特點。所以總體上,在用藥上,辛開苦降是並用的。在寒熱方面,它黃芩、黃連、半夏、乾薑,它基本上是并行的。不偏哪方面。我們雖然說虛和寒為本,但是在升降失常方面,這個方對於胃氣的上逆和脾氣的下陷,這個并行,同時都能解決問題,所以在臨床上,有些胃腸神經官能症,這個胃腸一類涉及升降失常的疾病,用這個方做為基本方調理,是現在常用的。

證治要點

心下痞,升降失常。

臨床使用

苔膩,微黃。

所以看起來是泄瀉,熱像不明顯。很難鑒別它是寒還是熱,像這種情況很多用這個方來處理。而且它可以調整偏一點熱,偏一點寒。它可以調整。往往是看到有一點熱像,你減人蔘,甘草,可以減這些的用量,實際上熱像明顯的它加味,現在用的也很多。和《傷寒論》使用的那種標準,寒熱互結有一定差別了。

加減方法

這裡提到濕熱問題。因為胃腸道是運化水榖的一個地方,大腸主津,免不了氣機阻滯有水濕產生,所以在臨床證候當中,兼有濕熱特點的,你比如苔黃膩,比如吐利,吐瀉,瀉而不爽,氣滯,這類特點明顯的,濕熱蘊阻中焦,在升降方面,由於有濕阻滯氣積更重,痞,甚至於脹悶不舒更重的,這種情況在方里加清熱祛濕,燥濕,有些可以結合利濕的方法。我們這裡去掉一些溫補的葯,枳實、生薑,增加和胃降逆作用。

但有濕熱,實際上用這個方做基礎,就要增加一些清熱化濕,化濕,甚至於利濕,結合起來更好。苡仁、扁豆這類清熱化濕、利濕。

氣滯重,明顯有食積的,不用。剛才說有形實邪,飲食積滯這類不是說痞悶自覺癥狀了,往往有他覺癥狀,脹滿嚴重,由這種傷食,而且飲食積滯比較明顯,有實邪的特點,苔厚膩,這類不適合使用。

至於兩個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是反映了當時仲景時代,治療脾胃升降失常,半夏瀉心湯的一種加減方法。把它稱為三瀉心湯。是學習半夏瀉心湯同實的一個,常常結合在一起,做為一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