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刻本《崇寧萬壽藏》

北宋刻本《崇寧萬壽藏》典型標本!超厚黃麻紙、簾紋兩指寬、經折裝、(存)一紙三個半頁!大氣古樸的顏體字,墨色黝亮,力透紙背!

此為北宋崇寧二年福州刻印的《崇寧萬壽藏》「宙」字型大小中第二版一紙三折,可能是全藏第一經《大般若波羅密多經》之片段,尺寸:33.5*29.7cm。全紙字摹顏體,古樸大氣,墨色黝亮,力透紙背,超厚染黃藏經紙精印,簾紋寬二指,是難得的北宋崇寧藏典型標本,對研究北宋福州刻經提供了難得是實物標本。

《崇寧藏》即福州東禪院本大藏經,因刊雕於福州東禪寺等覺禪院,又稱《崇寧萬壽大藏》,是中國佛教大藏經南方系統的第一部。現最早題記是元豐三年(1080)至崇寧三年(1104)竣工。全藏五百八十函,一千四百四十部,六千一百零八卷。其按千字文編次由千字起至虢字止,並第一次採用折裝式裝幀形態,並且經卷行款、版式、開本大小,在以後很長一個歷史時期中,深深地影響佛教大藏的發展形態。所用紙張頗為考究,紙張厚而堅韌,一般均經過染潢,開卷即有古樸氣息。

Advertisements

《崇寧萬壽大藏》,初名曰《福州東禪寺大藏》亦稱福藏。在國內宋版大藏經中,《崇寧藏》是除《開寳藏》外,存世最少的宋版大藏,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國內僅部分圖書館、博物館及寺院還保存著一些零散印本,整部大藏經已不存。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統計,國內存本尚不足百卷。

《崇寧藏》中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國內僅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遼寧旅順博物館四家公藏,總計九卷。本藏品字划鋒銳,墨氣極佳,是理想的宋代刻經收藏標本。

資料參考:宋代福州刻書名揚天下

宋代福建是當時全國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尤以福州和建陽刻書為最盛。福州地區刻書業歷史悠久,約在唐末五代初期,即已刊刻出版莆田人徐寅的詩稿。宋代,福州經濟迅速發展,到了南宋,福州已躋身全國發達地區行列。

Advertisements

兩宋福州經濟的發達帶動了教育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當時福州官學私學遍布全城,弦誦之聲道路相聞,可謂「城裡人家半讀書」、「學校未嘗虛里巷」、「巷南巷北讀書聲」。一時教育普及,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文人學者著作層出不窮,加之造紙業、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都為當時福州刻書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宋代福州刻書規模大,品種多,雕印精,備受世人青睞,名揚天下。宋代福州刻書首先以規模宏大著稱。福州是宋代福建大規模刻書的發源地。

兩宋時期全國共刊刻大型宗教典籍7部(《大藏經》6部、《道藏》1部),其中有3部是在福州刊印的。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福州東禪寺等覺院開始刊刻大型佛教經典《崇寧萬壽大藏》,至崇寧二年(1103年)竣工,此後又經多次增刻、補刻,至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才完成,前後歷時近百年,刊刻總卷數達6870卷,堪稱我國印刷史上一大盛事。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福州開元寺開刻梵文本《毗盧大藏》佛經,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刊竣,共有6117卷。刻印《毗盧大藏》的同時,福州于山天寧萬壽觀又開始雕版刻印《政和萬壽道藏》,這是我國最早官版刻印的道教總集,總卷數達5481卷。從北宋元豐至南宋紹興年間,短短數十年內福州連續刻印了兩部大型佛教經典和一部道教總集,三部大藏總卷數近兩萬卷,數量大大超過了當時福建境內其他地區所刻書籍卷數的總和。

三部大藏雕版超過40萬塊,鐫字達3億以上,雕版工程之浩大,也是當時全國其他地區根本無法比肩的。宋代福州刻書又以種類繁多著稱。當時除官府刻書外,私家(個人、私塾、書坊等)刻書也非常盛行。宋代福州雕刻出版的圖書種類眾多,涵括經、史、子、集四部,不僅有大型佛經道典,還涉及諸多文化知識領域,如唐宋詩文、科舉類書、醫農曆書等,也刻印《千家詩》、《三字經》之類啟蒙教育讀物。同時還出版鄉賢名士學者的個人著作,如朱熹的《朱子語錄》、陶淵明的《陶靖節先生詩注》、黃庭堅的《山谷外集》、真德秀的《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等。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著名學者、政治家梁克家在福州刻印自撰的《三山志》42卷。《三山志》是福州第一部地方志,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代歷史保存了許多重要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至今仍常為人們所引用。宋代福州刻書還以雕版刻印精美著稱。宋代福州刻印的書籍筆法整齊,字體端莊厚重,刀法圓熟,版式大方,印刷墨色黝黑,特色鮮明,廣受歡迎,馳譽全國。

宋版書因書寫藝術和刻印技巧都已趨成熟,加上紙墨質量提高,形成獨特的時代風格,因此在明代以後即成為版本典範,稱為「善本」,既為藏書家所珍愛,又受版本學家的垂青。宋代福州刻書尤為精善,現今存世的宋代福州刻印的《崇寧萬壽大藏》和《毗盧大藏》刻本(《政和萬壽道藏》今已無刻本傳世),因其規模巨大、雕印精湛、楮墨精雅、校勘精良,更被譽為「宋刻本的標準本」,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與文獻價值,向為收藏研究者所推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