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碼農生涯(五)

無論業內和網民如何評價周鴻禕,我對這個人始終是懷有一些好感的。從3Q大戰至3B大戰至3米大戰,我都試圖發出一點微弱的聲音替他說幾句公道話,因為,在互聯網還比較貧瘠的年代里,我曾受惠於那個,後來一身罵名的3721。

記憶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有些事轉過身就忘了而有些事多年後依然鮮活,就比如我現在還真切地記得,我在3721網頁左側搜索框輸入「北京 軟體公司」這個關鍵詞,然後出來長長的一列軟體公司的名字。我挨個兒打開主頁再點開「聯繫我們」或者「加入我們」或者「招賢納士」一類的欄目,找到聯繫email,給這些公司發送我的簡歷。

找工作方面我深諳「廣泛撒網,重點捕撈」這個道理。幾天後終於盼來了一個(也是唯一的)回信,來自於一家軟體公司的老闆。他在郵件里跟我聊了一些技術話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大談特談我的「見解」。就這樣郵件往返交流了十餘次,他說我給你出個有點挑戰性的題目吧,通過了你就來我這裡工作。

Advertisements

於是他發過來一個exe文件和一堆配置文件,沒有任何說明,要求一禮拜之內照原樣編一個並將開發文檔和用戶手冊補全。後來我才曉得那是個Z39.50客戶端,用來檢索書目信息(比如跟國會圖書館的Z39.50伺服器通信)。

一禮拜之後得到的答覆是令人沮喪的。他說你的軟體雖然能運行但代碼中問題很多,並且你不會寫文檔。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你肯花一個星期時間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如今的年輕人這麼誠懇踏實的不多見了。

種種原因,後來我沒有去他的公司,但我們成了好朋友。時常郵件交流、偶爾見面,有時下午在國圖院內的「行攝匆匆」聊技術話題,有時晚上坐在國圖門前的台階上彈吉他唱Simon & Garfunkel、The Brothers Four和John Denver的歌,聊張楚當年寄居在他們宿舍,聊四兄弟當年在首體的演唱會的盛況。

Advertisements

2003年,他花了一個冬天的時間為我寫了一本書,我用了191張A4紙雙面列印出來。這本書講述如何從頭開始開發一個Win32 多行Edit控制項。其中涉及到清晰而縝密的設計過程、複雜而廣泛的技術細節、豐富而實用工程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我隔三岔五在拖拽使用的EditBox,其實現竟然如此複雜,而我之前從未曾想過。我也從中總結出一點經驗,多年來從不輕言任何東西「簡單」或者「容易」,囿於眼界和技術能力,我能看見的只是浮於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複雜而枯燥的工作,是隱藏在表面下的,只有去做了才能體會其中味道。

作為一個1989年即開始從事軟體開發的圖書情報行業的權威專家和兩家公司的老闆,願意花大量時間在我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程序員身上,其中既有秉性相投緣分,也有提攜後輩的責任感,何其幸運。我對軟體開發這個工作的熱愛,或者說對「程序員」這個職業始終保持著一點理想主義的情懷、以及後來工作中對比我更年輕的程序員的一點點力所能及幫助,都源自我這位好友對我的影響。

當然,這也算是我跟3721之間的一點有意思的小故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