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你還敢吃生魚片嗎?

生魚片,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在日本也稱之為刺身。生魚片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古代是常見的魚類菜品,今流行於日本、朝鮮半島等地。

生魚片在中國古代稱之為「膾」,在先秦時期,「膾」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細的生肉。中國在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就有食用生魚片的記載,據青銅器「兮甲盤」的銘文記載,當年周師於彭衙(今陜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凱旋而歸。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詩經。小雅。六月》記載了這件事:「飲御諸友,炮鱉膾鯉」,「膾鯉」就是生鯉魚。

我國吃生魚片習俗逐漸消失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中國生魚片多采自河魚,而河魚中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寄生蟲和病菌品種相較於海魚要多,生魚片自唐代從中國傳入日本,逐漸成本日本國菜,隨著近年來中日交往加深,生魚片以日本料理的方式重新回到國人的視線之中。

但是中國本土的生魚片並沒有就此消亡,在遠離中原的嶺南一偶,也就是現在的廣東省,生魚片的吃法被完美的被保留了下來。廣東佛山、江門一帶以及廣西東南部分地區吃生魚片的習慣依然盛行,魚生、生滾魚粥、打邊爐等吃法隨處可見

2009年江門對高危人群抽樣檢測,顯示肝吸蟲病陽性感染率為11.63%,因為吃魚生的習俗由來已久,在專家宣傳肝吸蟲病時,就有農民認為肝吸蟲不足懼,對其他村民宣傳說自己的父親、爺爺都吃魚生,結果活了80多歲。

如果寄生有肝吸蟲的人、畜糞便污染水體,水中作為肝吸蟲中間宿主的螺類會把蟲卵吃下去。肝吸蟲在螺體內繁殖,再變成尾蚴在水中自由活動,然後進入魚體發育為囊蚴,如果人吃了含有活囊蚴的魚肉,活囊蚴就會進入人體小腸,囊蚴中的幼蟲就會脫囊而出,進入膽道生活,讓人感染上肝吸蟲病

許多人認為,生吃魚片、海鮮等蘸點芥末、醋、酒等就可以殺死各類病蟲,起到防治作用,其實不然,這些東西都可以消毒,但無法完全殺死寄生蟲。對於魚類身上的寄生蟲問題,俄羅斯醫學科學院的亞歷山大·布龍施泰因教授介紹說,無論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它們的身上都攜帶著寄生蟲,因此當人們大量食用沒有進行適當消毒的生魚片后,身體內是很容易被魚類寄生蟲感染的

生魚片寄生有華支睾吸蟲等多種魚源性寄生蟲;主要能引起的疾病有:華支睾吸蟲寄生蟲病、顎口線蟲病、肺吸蟲病、魚絛蟲病。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