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絞纈技藝之鹿胎纈

鹿胎纈絹片

鹿胎纈是由黃褐色底加白色斑點的花紋而來,以色為底、以白點為花的單色和多色絞纈紋樣。日本和服的染色技藝結鹿子是絞纈的一種,流行於江戶時期。與鹿胎纈有相似之處。

據《咸淳I 臨安志》載,鹿胎 為"斑紋突起,色樣不一".據沈從文先牛考證,鹿胎纈有紅、黃、紫三色,以色為底,以點為花,也有藍底白花的。

絞纈是一種機械防染法。最適於染制簡單的點花或條紋,方法是先將待染的織物,按預先設計的圖案用線釘縫,抽緊后,再用線緊緊結紮成各種式樣的小結;浸染后,將線拆去,縛結的那部分就呈現出著色不充分的花紋。這種花紋,別有風味,每朵花的邊界由於受到染液的浸潤,很自然地形成由深到淺的色暈。花紋疏大的叫鹿胎纈或瑪瑙纈;花紋細密的叫魚子纈或龍子纈。還有比較簡單的小簇花樣如蝴蝶、臘梅、海棠等。東晉南北朝時,絞纈染制的織物,多用於婦女的衣著。在陶潛的《搜神後記》中記述了一個故事。一個年輕婦女穿著「紫纈襦(即上衣)青裙」,遠看就好象梅花斑斑的鹿一樣。很顯然,這個婦女穿的,就是由「鹿胎纈」花紋的衣服。

Advertisements

鹿胎纈紋樣有多個文獻記載:

《文獻通考》- 卷二十·市糴考一: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七年,詔:「應劍南東西、川峽路從前宮市及織錦綺、鹿胎、透背、六銖、欹正、龜殼等,宜令諸州自今只織買綾、羅、綢、絹、布、木綿等,餘並罷之。」咸平初,嘗停織機百餘,令織絹),西京、真定府、青益梓州亦有場院,主織錦綺、鹿胎、透背(潭州舊有綾錦務,淳化四年廢)。

《麈史》- 卷上:婦人冠服塗飾,增損用舍,蓋不可名紀,今略記其首冠之制。始用以黃塗白金,或鹿胎之革,或玳瑁,原校:楊有者字。或綴彩羅,為攢雲、五嶽之類。既禁用鹿胎、玳瑁,乃為白角者,又點角為假玳瑁之形鈔本之形二字作用。

《宋高僧傳》- 卷第十七:昭宗聞其道化賜其鹿胎衣五事。別齎紫衣。

Advertisements

《夢粱錄》- 卷十八:內司街坊以絨背為佳。克絲:花、素二種。杜,又名「起線」。鹿胎,次名「透背」,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絲,染絲所織諸顏色者,有織金、閃褐、間道等類。

《宋史》- 宋史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八月庚申朔,太子太師王溥薨。己卯,詔川峽諸州官織錦綺、鹿胎、透背、六銖、欹正、龜殼等悉罷之,民間勿禁。

《宋史》- 宋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仁宗三:六月丁卯,減益、梓州上供絹歲三之一,紅錦、鹿胎半之。

《宋史》- 宋史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高宗五:五月戊辰朔,禁以鹿胎為冠。癸酉,詔:「未經上殿臣僚,先令三省審察,然後引對。」

《宋史》- 宋史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0六 輿服五:雍熙四年,令節度使給皂地金線盤雲鳳鹿胎旋襴,侍衞步軍都虞候以上給皂地金線盤花鴛鴦。

《宋史》- 宋史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職官四:在文德殿後,太平興國二年,置受納匹段庫,受納綾、錦,西川鹿胎、綾、羅、絹、匹段。大中祥符元年併入。

《續資治通鑒》- 卷三十七:辛未,詔:「兩川所造錦綺、鹿胎透背欹正等,歲減上供之半,其大小綾及花紗,仍令改織絹以供邊費。」先是上封者以此為言,帝謂輔臣曰:「朕意正欲如此,宜亟行之。」王曾等曰:「錦綺纂組,有害無益。臣約一錦之費,可為絹數匹。陛下崇儉節費以惠遠人,臣等敢不奉詔!」

《續資治通鑒》- 卷四十七:丁卯,減益、梓州上供絹歲三之一,紅錦、鹿胎半之。

《續資治通鑒長編》- 卷二十三 太平興國七年(壬午,982):又詔川、峽諸州市買院、織造院,除供軍布帛外,其餘錦綺、鹿胎、透背、六銖、欹正、龜殼等匹段,自今不須買織,民間有織賣者勿禁。

《續資治通鑒長編》- 卷一百五十六 慶曆五年(乙酉,1045):丁卯,復減梓州路上供絹歲三之一,紅錦、鹿胎半之。實錄並及益州路,今從本志。

《續資治通鑒長編》- 卷三百三十八 元豐六年【一】(癸亥,1083):今先織細法錦及透背鹿胎樣進呈,乞換充本府機院工匠。

《大金吊伐錄》- 卷一: 緊絲五十匹,金錦五十匹,素絲綾五十匹,紅錦五十匹,鹿胎一百匹,興國茶場揀芽小龍團一大角,建州壑源誇茶三十誇,龍腦一百兩,薰香二十帖,札球二十副,論棒二十條。

《大金吊伐錄》- 卷二:青絲綾五十匹,紅錦五十匹,鹿胎五十匹,合錦五十匹,葯一合,龍腦二百兩,荔枝一千顆,生薑五十斤,乳塘獅子一百顆,橙子五十對,汾州蒲桃五十斤,小龍團茶一十斤,大龍團茶一十斤,誇子正焙茶一十斤。

《南村輟耕錄》- 卷十一:鹿胎,用白粉底,紫花樣。

這個已經將鹿胎纈的顏色交代得清清楚楚:白底紫花。但多數人以為是紫地白花。由於文物存世極少,難辨是否。

《初學記》- 卷二十九·獸部:陶潛《搜神後記》曰:淮南陳氏,于田種豆,忽見有二女,姿色甚美,著紫纈襦青裾,天雨而衣不溫。其壁先掛一銅鏡,鏡中見二鹿。以刀斫獲之,以為脯。

《太平御覽》- 卷八百一十四 ◎布帛部一:《西河記》曰:西河無蠶桑,婦女著碧纈裙,上加細布裳。且為戎狄性,著紫纈襦褲,以外國色錦為褲褶。

以上兩段文獻記錄的「紫纈襦」,如被人誤認為鹿斑,應該是鹿胎纈。

從以上文獻看,鹿胎纈在唐宋時期是大量染制,且作為貢品和用於外貿的良品。按現在話說,是朝廷的主要經濟產品,供給側明顯。四川是主要產地。

鹿胎纈的扎法是這樣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