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皇帝」朱瞻基:太平天子創盛世

大明王朝仁宗皇帝朱高熾駕崩之後,皇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

要說這宣宗皇帝朱瞻基與他父親仁宗皇帝朱高熾一樣,仁德。在他所統治的時代,德政治國,國力強盛,和他父親的時代統稱「仁宣之治」,大抵清明有餘。但也並非毫無弊端。那麼今天,筆者就來說說咱們這位大明朝的「促織皇帝」朱瞻基,又是如何在太平中創盛世的。

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出生在北平。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朱瞻基的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祖父朱棣做了一個夢,夢中說到洪武帝朱元璋給了朱棣一個象徵權利的大圭。只見那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英氣逼人,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非常高興,說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據說,朱瞻基這個孩子,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變有著很大的作用。那麼事實是不是如此?我們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基不一般。

Advertisements

要不然,朱棣也不會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親自挑選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

總之一句話,朱瞻基是頗受自己的祖父永樂大帝朱棣所喜愛。遠征漠北的時候永樂大帝把朱瞻基帶在身邊,教他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不可不謂用心良苦。據說,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他了解農家人的艱苦。這或許也就是朱瞻基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朱瞻基與他父親仁宗皇帝朱高熾所不同的是,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為一個青年,他尤其是一個傑出的武士,也正因為如此備受永樂皇帝所喜愛。筆者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永樂皇帝立朱高熾為太子,一方面是因為宗法緣由;另一方面恐怕就是因為這個像極自己的皇孫朱瞻基。

Advertisements

永樂九年,在他父親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后,朱瞻基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太孫。

跟他父親相比,朱瞻基在健康方面倒是得益於尚武。不僅長得健壯,生氣勃勃,而且在胡廣的指導下攻讀儒家的經籍和為政之道,也是一刻都未曾有落下。很大程度上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是沾了兒子的光,但在朱瞻基叔父朱高煦等人眼中,朱瞻基和他父親一樣,都是眼中釘,肉中刺。

從26歲立為皇帝,但終究也不太平。我們知道,仁宗皇帝朱高熾非自然去世在北京,而那時的朱瞻基在金陵城謀划遷都工作,此時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蠢蠢欲動。

朱高熾的非自然死亡、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從容即位是歷史留下的謎團。但即便如此,朱瞻基安全抵達京城,從容處理後事,從容登基,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不得不說在文治武功方面,朱瞻基的確是有一套。

大明朝,說到宣宗朝,那不得不說說文武和地方的那些個人才們。宣宗朱瞻基時代,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大人,偌大的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也並非空穴來風。要知道,算起他父親仁宗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仁宣之治」是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最為著名的一次盛世。

那麼,宣宗皇帝朱瞻基難道沒有詬病嗎?顯然也不是。

要知道,宣宗皇帝朱瞻基還有一個「促織天子」的稱號。說的是宣宗朱瞻基喜好養蟋蟀,多官吏因此競相拍馬,因此被稱為「促織天子」。

有記載說,宣宗覺得朱瞻基北京的蟋蟀不好,派太監四齣採辦。其中,蘇州的蟋蟀特別好,宣宗為此還特意敕令蘇州知府況鍾協助太監採辦1000隻蟋蟀。有道是上命下達,攤派給了當地的百姓,弄得雞犬不寧。後來蒲松齡就根據這個裡面的一些故事改編了一下,就有了《聊齋志異》中著名的《促織》一文。不得不說,這一件事確實是比較荒唐,有點勞民傷財的意思。

廢后風波如是,此外還有一件致命的,宣宗皇帝朱瞻基設立了內書堂教宦官讀書。讀書識字本是好事,但在宮廷裡面也就未必見得,內書堂這事兒的的確確是給後來明英宗時期的太監亂政埋下了隱患。

有道是瑕不掩瑜,儘管宣宗皇帝朱瞻基並非毫無弊端,但後世把宣德之治作為明代的黃金時代來懷念,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為什麼這麼講呢?

你看宣宗皇帝朱瞻基,在施政時,朱瞻基既懂得怎樣授權,也知道如何行使領導權。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他知道什麼時候採納三楊的意見,什麼時候支持大學士和大臣們的建議。朱瞻基作為一代君主,一方面要兼顧皇帝權威,另一方面出現危機時,行動是果斷和負責的。這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做好。

作為一個寬厚的君主,雖然對待失職的官員時是嚴厲的,但除了懲罰宦官外,他很少判處死刑。在那個時代,上到文武重臣,下到黎民百姓,哪個能不感激他呢?所以說,後世把宣德之治作為明代的黃金時代來懷念,這是不足為奇的。

有明一代,朱瞻基是繼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而朱瞻基是為數不多的一個。可惜的是,他的繼位者,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