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之上古天真論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黃帝內經》一開篇便是對黃帝的介紹,並進而引出黃帝與天師歧伯的對話。關於黃帝成長史的26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含義深廣,對現代人有很多的啟示。

解讀一  生而神靈

中醫認為,心藏神,通神。神為引申萬物者。就是西方所說的造物主。靈為溝通天地的本領。黃帝「生而神靈」,也就是說他生來就有與天地溝通的天賦。「弱」是指「弱冠」,即二十歲之前。儒家講三立——立德、立言、立功。立言是被當作人生的一大任務去追求和完成的。《黃帝內經》是口傳心授傳下來的寶藏。黃帝「弱而能言」,說明他慧根深厚,在二十歲以前已經能夠出口成章,說出一些很經典的話來。「幼而徇齊」就是指黃帝自幼跟了很多的明師求學,得到他們的言傳身教。所以,《黃帝內經》始終貫穿著「黃帝問於歧伯曰」,歧伯就是天師,天子的老師。

Advertisements

解讀二  長而敦敏

從「胖墩」和「門墩」兩個詞,可以形象地看出,「敦」說明下盤特別穩。「敏」指敏銳。這些都是字面上的理解。要對《黃帝內經》有深一層的悟入,需要了解道家的一些功法,比如站樁的一個基本要求,「氣沉丹田」,即「虛其心,實其腑」,也就是《易經》里的「離中虛,坎中滿」。心對應離卦,離為火,所以我們常說心火。腎對應坎卦,坎為水,腎水也就是指腎精。「氣沉丹田」說明丹田是實的,很重,重能生根。一陰一陽謂之道,有實就有虛,心為火,火空則明,所以要「虛其心」。

現代人的一個大毛病是「坎中虛」,腎是虛的,腎精流失得多。反之,心煩意亂,心火熾盛。真正懂得養生的人,心是空的,不被五欲六塵所蒙蔽,同時懂得藏養腎精。「敦敏」就是指心腎相交的一種好的狀態,「敦」說明腎精充足,「敏」是當心處於虛靜狀態下而生的定慧,反應在為人處事上,就是一種敏銳。

Advertisements

解讀三  成而登天

「成而登天」講的是,黃帝在統一天下以後,到山上修行,後來天上下來一條龍,把他帶到天宮,還有一些跟他修鍊的人攀龍附鳳,也跟著走了。聽上去像是講故事,其實說明了道家修行的功夫,黃帝已經修行到以魂魄離休,出神入化的境界。隨後,《黃帝內經》還會講到道家修行的四個境界,「真至聖賢」最高境界是真人,能遊行於天地之間,視聽於八達之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