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內耳的耳蝸

耳蝸作為內耳的一個解剖結構,它和前庭迷路一起組成內耳骨迷路,是傳導並感受聲波的結構。耳蝸的名稱來源於其形狀與蝸牛殼的相似性,耳蝸的英文名Cochlea,即是拉丁語中「蝸牛殼」的意思。耳蝸是外周聽覺系統的組成部分。其核心部分為柯蒂氏器(Corti氏器),由毛細胞和支持細胞等組成,是聽覺轉導器官,負責將來自中耳的聲音信號轉換為相應的神經電信號,交送大腦的中樞聽覺系統接受進一步處理,最終實現聽覺。

耳蝸的結構:

1. 人的耳蝸由一條骨性的蝸管圍繞一錐形的蝸軸盤繞2.5~2.75周所構成。假設將骨性蝸管拉直,就比較容易理解骨蝸管內的前庭階、中階(膜性蝸管)和鼓階這三個管腔的關係。膜性蝸管是一條充滿內淋巴的盲管;而前庭階和鼓階內充滿外淋巴,它們在蝸頂處通過蝸孔相互交通。

Advertisements

2. 聲波的感受器官即Corti器位於基底膜上。Corti器外毛細胞的纖毛頂端嵌入蓋膜之中,而內毛細胞的纖毛可能與蓋膜沒有直接的接觸。

3. 基底膜的內側端附著於骨螺旋板的鼓唇,而蓋膜之內側端附著於骨螺旋板的前庭唇,故二者振動時的運動軸不同。

4. 人的基底膜長度約為31.5mm,但其寬度則自耳蝸底周至耳蝸頂周逐漸增寬。在近鐙骨處基底膜的寬度約0.04mm,至蝸孔處寬度約達0.5mm。

5. 毛細胞的長度自耳蝸底周至耳蝸頂周逐漸變長,因此,Corti器的質量可隨毛細胞長度的增加而增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