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南極科考中國女性從未缺席!唐立梅:深海、極地任我自豪行

你知道嗎?今天(2月11日)「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為爭取婦女和女童充分與平等地參與科學的權利,進一步實現性別平等,增強婦女和女童權能,聯合國大會根據大會第A/RES/70/212號決議,宣布2月11日為「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科學和性別平等這兩者對於實現包括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內的各種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來說十分關鍵。在過去的15年間,國際社會在激勵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但婦女和女童們仍舊受到排擠,無法充分地參與到科學當中來。一項在14個國家進行的研究表明,女性在科學相關領域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的概率為18%、8%和2%;而男性的概率則為37%、18%和6%

Advertisements

在我國,一批批心懷夢想的女科學家歷經艱難險阻,從祖國腹地抵達寒冷遙遠的南極大陸,留下了來自中國女性的科學探索,李華梅、金慶民、解思梅……

2017年11月8日,上海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雪龍號」載著約130名科考人員開啟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其中,包括唐立梅在內共有5名女性隨隊人員。

2月6日,是唐立梅南極科考之行的第90天。

作為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女科學家的唐立梅,也是一名一周歲女孩的媽媽。南極之行,是唐立梅與女兒的第一次長時間離別,也是她在成為我國首位乘「蛟龍號」潛入大洋的女科學家后,科考路上的再次啟程。

向著南極出發

從確定入選南極科考隊的那一刻起,唐立梅的眼淚突然多了起來。

「自從女兒出生后,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她這麼長時間,心裡很難受,我現在每時每刻都在想她。」在遙遠的南極大陸,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的網路採訪時,唐立梅難掩對女兒的思念。

Advertisements

「孩子3歲之前的記憶會全部忘掉,所以她以後不會記得我在這段時間離開過她。」在不止一次這樣安慰自己過後,唐立梅又會覺得,「她還這麼小,我的確應該陪在她身邊。」

然而,內心的波動從來不會成為唐立梅科考道路上的阻礙——她太渴望一線科考的經歷了,對於五年前隨「蛟龍號」下海,她懷念至今。

2013年,唐立梅隨著「蛟龍號」完成第72次下潛任務,成為我國首位乘「蛟龍號」潛入大洋的女科學家。

「南極、北極、深海、珠峰是『地球四極』,深海我已經到達過,能夠抵達另外一極,對我的人生是重要一筆。」唐立梅說,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大陸,有寒武紀變質岩基底,有複雜的構造演化史,是很多地質學家夢想採樣和進行研究的地方。

2017年11月8日,在一聲響亮悠長的汽笛聲中,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緩緩駛出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再次出征。

出發前,從文獻中了解到的南極還未謀面,赤道附近的飛魚、鯨魚和海豚,就給隊員們帶來了新奇,同時漫長的海上「漂泊」也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直處在搖晃的環境,長期不接地氣,的確有點煎熬。尤其是在過南緯60度左右的時候,風浪特別大,號稱魔鬼西風帶,一般的人會暈船倒下。」唐立梅說,那時自己才真正體會到,《朗讀者》中首次南極科考的郭鯤所說暈船時的情景:一言不發,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九卧不起,十分難受。

科考船上的「漂泊」生活,單調與煎熬之中也有豐富與充實。

學習十九大精神、學習安全知識、在運動室鍛煉……唐立梅向記者介紹,科考船上還設有中國南極大學,每周都有四次課程,由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專業的專家們講解科普專業知識,「我作為本航次第一位特聘教授講授了第一堂課。」

35年的回望

當唐立梅在駛向南極的「雪龍號」上舉目四望時,我國首位登上南極的女科學家李華梅,正在廣州的家中享受著南方冬日的暖陽——她已經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古地磁實驗室負責人的崗位上退休多年。

回望35年前的南極之行,83歲的李華梅依舊心潮澎湃。電話另一頭,她向記者講述著那段難忘的南極歲月。

1983年,受中國南極考察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的派遣,應紐西蘭政府的邀請,經過篩選,身體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獨立野外科考經驗豐富的李華梅幸運地獲得南極科考機會。

1983年12月1日,李華梅乘坐噴氣客機在夜色中從北京起程了,天亮后在澳大利亞的悉尼機場降落,換機飛往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4天的飛行,把李華梅送到遠離祖國1.6萬公里的南極。她從機艙里走下來,腳穿四五斤重的靴子,在南極大陸上踏出了第一個中國女性的腳印。

在南極大陸,李華梅工作了32天,她也成為我國首位登上南極的女科學家。

在氣候多變、環境惡劣的冰雪世界里,李華梅考察的範圍位於77~78度的高緯度地區。她除了穿戴沉重的防寒衣物外,還要背羅盤、地質錘、鋼鍬、照相機和食物,「和現在相比,當時條件是比較差的,不僅伙食較差,連南極的防寒服都是向紐西蘭借的。」

李華梅在南極大陸上過了48歲生日,還創下另一項紀錄——在湖面結冰2~3米厚的范達湖邊的冰水中游泳,在世界南極考察游泳史冊上第一次記錄了中國女性的名字。

在南極,李華梅完成了對中新生代火山地質的考察,完成了對第四紀地質、冰川地貌以及古老岩系的考察,還採集到古地磁樣品、同位素樣品等岩石標本達60多公斤,為研究南極大陸維多利亞地質概況和羅斯島中新生代火山活動特徵積累了珍貴的材料。南極考察歸國后,李華梅和同事們用半年時間完成了一部45萬字的研究專著《南極橫斷山和羅斯島地區地質地球化學》。

1992年10月,57歲的李華梅再次參加了中國第九次南極考察隊赴南極喬治王島考察。和上次不同,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1984年底我國開始創建中國長城站並於1985年初建成,1989年建成中山站,李華梅這次能到我國的長城站去工作了。考察隊員藉助綠色和平組織的小船、智利和烏拉圭的直升機,以及蘇聯的運輸船,克服重重困難,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幾十年的科考生涯后,隨著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和對南極研究的不斷深入,李華梅時常感嘆:「我國的南極考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我相信我們國家的南極科考事業會越來越完善,會取得更多惠及全人類的科考成果。」

循著前輩的足跡

距李華梅首次南極科考的35年後,我國南極科考水平和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唐立梅等年輕的科學家們獲益於此,卻也不得不忍受自然的狂風巨浪。

經過18天的漂泊,「雪龍號」在紐西蘭靠港兩天,接上在紐西蘭上船的一部分科考人員后,它再次駛向南極中山站。

2017年12月2日,「雪龍號」進入南極圈,大片浮冰和多個冰山出現在唐立梅眼前。「前兩天穿越魔鬼西風帶,船晃得太厲害,桌子上的書嘩啦嘩啦掉下來,臉盆在地上劃過來劃過去。頭痛,嘔吐,特別難受,穿過西風帶之後風浪馬上變小,外面下起雪來,船變得平穩,睡得很好。」唐立梅說,美極了的浮冰美景讓她相信,風雨過後有彩虹,風浪過後有美景,「一路的辛苦在那一刻都值了。」

12月31日抵達南極中山站后,唐立梅和一名央視女記者住在一間上下鋪的房間,隔壁是兩名女氣象播報員,還有一位年長的女性是黨辦主任。

女性的愛美天性在遙遠的南極也會迸發而出。唐立梅說,她們幾名女士會集體相約,脫下寬大的科考服和T恤衫,穿上裙子去餐廳吃飯,「偶爾打扮一下,心情也會特別好。」唐立梅笑道。

穿上科考服,唐立梅就立刻回到了嚴肅的科考工作中。「我在本次科考中負責地球物理數據的採集,同時作為地質學家,我非常幸運的經過向首席科學家申請,獲得了在恩格斯堡島進行地質考察和樣品採集的許可。」 唐立梅說,恩格斯堡島也是我國啟動建設的第五個南極常年科學科考站所在地,在那裡,她進行了野外地質考察,「直升機把我們從船上帶過去,晚上再都接回來。」

在南極強烈的紫外線下,儘管塗了防晒霜、戴了面罩,兩天跑下來,皮膚就會被曬紅。雪和亂石混雜下,穿著厚厚的「企鵝服」,背負幾十公斤的樣品,一天的工作量相當於普通陸地的三倍,「這一趟下來真是腰酸背痛,但特別興奮和充實,因為採集到了我用以研究的新鮮岩石樣品。」

女科學家的南極目標

「在南極科考中,女性絲毫不比男性差,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女性而受到任何照顧。」結合自己在南極的短暫工作經歷,唐立梅笑稱,「在南極,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作為科考隊的一員,唐立梅協助科考隊做各種工作。協助其他科研人員操作大型起吊設備A型架、值夜班熬通宵、去紐西蘭南極局學術交流、在廚房幫廚、客串歌唱比賽主持人……「除了本職科考任務之外,其他的也都干,就像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釘。」

靠港紐西蘭那天,正是唐立梅的36歲生日,她提前收到了科考隊發的生日賀卡和禮物,隊員們為她慶祝了生日。

由於進入南極圈后,緯度太高沒有信號,唐立梅就常常去「蹭」央視和新華社記者的網路,與家裡人通過QQ或微信聯繫。「女兒是我最大的牽挂,這或許是我在南極最大的考驗吧。」

與唐立梅接受的考驗一樣,30年前,女科學家金慶民離開自己三個孩子,繼1986年南極科考後開啟了自己的第二次南極之行。

作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她先後三次登陸南極,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深入南極腹地的中國女科學家。

同時,金慶民在被視為地球上的「死亡地帶」的南極文森峰獨自完成科考任務,發現了大規模的含鐵石系和赤鐵礦帶,這是我國在南極的首次科學發現,填補了我國南極地質學研究的空白。

1999年,金慶民因患卵巢癌去世。在最後的日子裡,她告訴家人自己的後事要一切從簡,只是一定要將首次去南極時在「極地號」上拍攝的那張彩色照片作為遺像。

對於像金慶民一樣的科學家,唐立梅總是被他們的膽識和勇氣折服,這也堅定了她走科研道路、學前輩擔當的信念。「作為深海與極地都到達過的中國女性,我很自豪,在建設海洋強國的過程中,一線女科技工作者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膽識和勇氣,責任與擔當。」 唐立梅說。

在南極航行期間,唐立梅的一篇論文被採用,另一篇也已經完成了投稿,只要有空餘時間,她都會靜下心來閱讀文獻、做研究,在回顧與思考中,她更加清晰地認識了自己和明確前進的方向,以及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上海港—紐西蘭基督城—恩科斯堡島—中山站—普利茲灣—戴維斯海—恩科斯堡島—紐西蘭基督城—阿蒙森海—上海港,在「雪龍號」的整個航程里,164天的任務周期已經過半,今年4月它將返回上海。

在3.7萬海里的總航程中,在南極藍天白雲、雪山大海、企鵝蹣跚中,唐立梅的目標越來越清晰——追隨前輩們的腳步,把自己有限的人生融入到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

來源/中國婦女報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