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專註手機遊戲近30分鐘,小伙屁股長了個可怕的「尾巴」

日前,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從位於員村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處獲悉,該院收治了一名屁股長了個排球大小「尾巴」的小伙,病因竟然是蹲廁所玩手機時間太長……

據接診的中山六院急診外科鄭哲宇醫生回憶,當時是凌晨1點,患者就診時面部表情極其痛苦、抱頭蜷曲,已經無法自己行走,在朋友的攙扶下過來。經過檢查,發現小夥子的肛門處脫出了一段巨大的約排球大小的「尾巴」,直徑約16公分左右。原來小夥子得的是直腸脫垂,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脫肛」。

中山六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蘇丹主治醫師接診后判斷小夥子的病情較重,外脫垂的直腸因長時間難以還納複位,腸壁水腫明顯,若強行還納容易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可能引起嵌入兩層套疊腸管空隙內的腹腔器官的壓迫、缺血、壞死。

Advertisements

而小夥子的家人遠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在科室當班護士、值班醫生的協助下,小夥子情緒逐漸穩定,並採用平卧、消腫、止痛、抗感染等保守治療的方式爭取改善病情。

第二天一早,小夥子完成CT檢查后,第一時間被送入手術室行手術治療,由該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學科帶頭人任東林教授主刀。

任東林教授表示:小夥子已出現外脫垂腸管缺血的現象,手術是最好、效果最確切的治療手段。在中山六院任東林教授團隊和放射科團隊的協助下,全腹增強CT檢查明確診斷,基本排除了腹腔內其他器官疝入及缺血壞死的可能。

任東林教授團隊施行手術的過程順利,術后小夥子巨大的「尾巴」消失了。術后第二天,小夥子恢復良好,已能下床慢慢行走,與家人一起朝著回家過年團聚的喜悅而努力!

Advertisements

據介紹,小夥子從小就存在直腸黏膜脫垂的情況,並長期不注意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存在現代年輕人的通病「玩手機」而常常久蹲廁所。任東林指出,「由於長期的久蹲廁所導致腹壓增大,最終導致直腸脫垂逐步加重」。

此次出現的「直腸脫垂嵌頓」也是在如廁時因痴迷手機遊戲近30分鐘而導致的慘劇。因此,也提醒廣大市民「預防未病之病」更為重要。

那麼,什麼是直腸脫垂?如何預防?

任東林介紹,直腸外脫垂是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各種年齡層均可發病,多發於幼兒、老年人、久病體弱及身高瘦弱者。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國內發病率為0.4%-2.1%,50歲以上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6倍,占肛門直腸疾病的第6位。

任東林補充到,該疾病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在兒童期,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在5歲前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預后與患者的年齡、脫垂程度、手術方式、術后併發症等密切相關。

對於如何預防直腸脫垂的,任東林說到,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十分必要,對存在高危因素的朋友們要及時就診和諮詢,並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有習慣性便秘或排便困難的人,平時要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應及時改善便秘。排便時不要用猛力,或久蹲廁所看書看報看手機。

(2)要及時治療腸炎、腹瀉,特別是小兒尤要注意。

(3)對於肛門括約肌鬆弛的中老年人,每日做2次提肛運動,每次緊縮、放鬆肛門30回,有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的作用,對預防直腸脫垂有積極作用。

(4)要及時治療可使腹壓增加的疾病如百日咳、肺氣腫等。

(5)媽媽在分娩后要充分休息,產後如有會陰撕裂要及時縫合,以保持肛門括約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宮脫垂及內臟下垂要及時治療。

哪些人會容易得直腸脫垂呢?

(1)先天因素,小兒由於骶骨彎曲尚未形成或彎曲度小、過直,直腸呈垂直狀態,在久病、久瀉或營養不良等誘因下常導致直腸粘膜脫出。

(2)解剖因素,如直腸自身套疊、深陷凹或深douglas凹、直腸與骶骨岬不固定、直腸和乙狀結腸冗長、盆底和肛門括約肌薄弱等。

(3)長期緩慢的腹壓增高,如便秘、腹瀉、排尿困難、多次分娩和咳喘。

(4)外傷,肛管周圍的內外括約肌損傷導致對直腸支持作用的減弱,另外還有產傷、直腸肛管手術和子宮切除造成的外傷。

(5)肛門直腸疾病,如痔、息肉和腫瘤等。

(6)神經系統發育異常,考慮與控便和肛提肌及盆底功能減弱有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