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肉肉的拉丁名

18世紀之前,世界上的植物沒有統一的名稱,常常出現一種植物有多個名稱或者多種植物共用一個名稱。後來,瑞典自然學者林奈,根據生物能否運動將其分成動物界和植物界,並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徵,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000多個種。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學名,統一了術語。他的工作促進了植物學的發展,可以說林奈是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植物學名都是拉丁文)

多肉植物的命名一直由國外系統的收集者所主導,對於國內栽培者尤其初學者而言,看懂一長串拉丁文實在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植物的命名有一套較為固定的方法和術語,掌握這些方法和基本術語,對於識別學名有極大的幫助。

Advertisements

一種植物的學名是由屬名和種名組成的(稱為「雙名法」或「二名法」),並在學名后附加該種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縮寫),所以一個完整的植物學名包括屬名、種名和命名人,並且屬名和命名人的第一個拉丁字母必須大寫。為了區分拉丁文與英文,植物的學名用斜體書寫。

如吉娃娃的植物學名(如下圖),其中,Echeveria為擬石蓮的屬名,chihuahuaensis為種名,von Poellnitz系其命名人,1935是指其發現或命名的年份。

另外,學名中的ssp.(subsp.)、var.和fa.,它們分別是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as)和變型(forma)的縮寫。

比如之前介紹過的羅西瑪,「Echeveria longissima var. longissima Walther,1938」和「Echeveria longissima var. aztatlensis Meyrán,1982」,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一個種型的兩個變種,包括發現與命名者的不同與年份的差異。

Advertisements

亦或是類似卡羅拉,「E. colorata Walther,1972」、「E. colorata fa. colorata Kimnach,1980」和「E. colorata fa. brandtii Kimnach,1980」。1972年Walther命名『卡羅拉』,及1980年Kimnach命名兩個變型種(forma,縮寫f.或者fa.,意為偶發的變異如白化、綴化、石化,或不同顏色的花,但也有人把這當做變種而用var.來描述)。


此外,『×』加在種名前,代表這是一個雜交種。『cv.』或者『』單引號框起來的名字則代表這是一個園藝種,人工培育的雜交種有些也會有,反正是人類培育出來有人給它命名的新品種就是了。(如下圖這些)。

最後,多肉植物還有其特殊的變異形態,綴化(cristata)、石化(monstata)和斑錦(variegate),這些偶爾也會在命名種出現。

註:更多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遇見多肉(Succulent_Neo)」。養肉遇到難題,請直接聯繫Neo!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