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重在「養」,飯後「乞丐蹲」助你消滅胃病於無形!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過胃部不適的感覺,但在大多數人看來,這與「胃病」還有很遙遠的距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慢性胃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可佔到50%以上,只是因為中老年人對疼痛、不適的敏感度降低,導致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有了胃病

口臭、胃脹、胃痛、反酸、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腹瀉等都是胃腸道疾病在體內「安營紮寨」的危險信號。等到消化道出血或是查出胃癌,再去調理腸胃就為之晚矣。俗話說,胃病是「三分治七分養」,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來調理腸胃呢?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乞丐蹲」就是一個很好的養護腸胃的健身法。

緣起:南懷瑾的養生秘方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他的書中有很多驗方,包括調病養生的功法、做功夫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醫藥、飲食等等。在王國平先生的著作《南懷瑾的最後100天》便提到了「乞丐蹲」這種健身方式的緣起。

Advertisements

「刮痧完畢后,宏忍師教我學習膝蓋蹲。雙手抱膝蹲下,屁股盡量后蹲但不著地,腰、背、頭盡量在一條直線上,吸氣時閉嘴,呼氣時略張嘴,腦袋裡盡量一片明澈。我試了試,不太難。

晚飯後,南師問:國平,宏忍師教你什麼了?

我答:膝蓋蹲。

南師說:好啊,你要堅持,這個乞丐蹲啊,是古時候叫花子們飯後休息的一種健身方式,他們都會放一根打狗棒在旁邊,雙手抱膝蹲著,這對腸胃很好,有利於幫助消化,每頓飯後蹲15分鐘,受用無窮啊,你快去蹲吧!貴在堅持。

我找到一處牆腳蹲下,心裡暗笑自己:原來是我聽錯了,是乞丐蹲,而不是膝蓋蹲。」

——摘自王國平《南懷瑾的最後100天》

要訣:收斂心神,道法自然

「乞丐蹲」可以幫助治療胃病,如果吃得過飽,可是個最好的幫助快速消化的方式。飯後做幾次乞丐蹲,如果能長期堅持,甚至有養生長壽之功用。

Advertisements

動作步驟

第一步:飯後,找一堵牆,最好找一個舒適的軟墊(不可太軟)。

第二步:站在牆前,屈膝下蹲,背要直,貼靠牆壁或靠在軟墊上。

女士兩腳併攏,屈膝下蹲。

男士兩腳微微分開,屈膝下蹲,這樣可以放鬆襠部,男女之間務必注意這個區別。

第三步:雙手結孔子手印,自然放在膝蓋上,放鬆身心。

第四步:頭要中正,頭頂百會穴與會陰穴成一條直線,屁股離地,緊壓小腿肚上。

注意事項

每次蹲約15分鐘或更長時間,眼神內斂,收攝心神,專心下蹲,不可胡思亂想,更勿邊蹲邊與人交談或玩手機。初學者可以慢慢增長練習的時間,遵循自己的身體,盡量就好。

蹲的過程中如有打嗝、放屁等腸胃蠕動的現象正是乞丐蹲的最好功效,濁氣下降自然有氣體排放,排出即可,千萬不可忍著不放。

有腳麻現象乃屬正常,通常慢慢的練習自然不會出現腳麻,且可以增強腳力,疏通經脈;飯後蹲15分鐘后,再配合緩慢經行,甚合養生之道。

功效:促進胃腸氣血循行

為何「乞丐蹲」對腸胃有益呢?從中醫角度講,「乞丐蹲」這個動作中,人的頭頂百會與會陰穴成一條直線,這個姿勢能最有效地運動到小腿外側的足陽明胃經,特別是足三里這個胃經上的長壽穴。

吃完飯之後,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胃脹的問題。這是因為飯後直接窩在凳子或者沙發上,上身不直,身體氣脈不通,胃中的血供就有些不足,這樣就很容易形成胃脹。如果採取『乞丐蹲』的姿勢,人體的上身就會在蹲下時保持相對直立的狀態,食物在胃中即可自然、正常的向下移動。

當人體採取『乞丐蹲』姿勢時,雙下肢緊貼腹部,令腹部很快暖和起來。腹部暖和的時候,就會促進胃腸部的氣血循行,胃腸部氣血充盈,胃的消化功能也為之明顯增強,不慎食入的一些冷食也慢慢的正常消化了。起來之後,會感覺胃裡暖暖的,全身的血脈也似乎隨之活絡開來,很是輕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