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化勁方法

太極拳主張柔能克剛,以擅長化勁而著稱,其原理在於運用弧線力、螺旋力改變對手來力的方向,分散來勁,從而巧妙地化勁。具體講,在推手中應用弧線將對手兇猛的剛勁兒吞化掉或是將刁鑽的柔勁兒滾化掉,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凸弧滾化,即外圓化,用以化柔勁;二是凹弧化,即內圓化,用以化剛勁。

(一)凸弧為挒,滾化柔勁

凸弧滾化柔勁,就是以我為圓心,利用圓的外緣滾動化解柔勁兒的主要方法。詠春拳也有類似招法,要領是「勁力走弓背」。凸弧滾化又可以分為平圓滾化、立圓滾化和斜圓滾化三種。

平圓滾化,是指在推手時,對手用力來推我前胸。我首先用掤勁接住來勁,若對手增大勁力想推動我時,我一方面維持掤勁以保持雙方力的平衡,同時,向左後或者右後方轉動腰胯,形成橫向平面的圓轉,從而化解掉對手的直勁,這就是「人剛我柔謂之走」。

Advertisements

立圓滾化,是指在推手時,對手雙手控制並推我雙肩,我利用腰胯放鬆,肩部向後微轉,製造前後方向的立圓,從而化解來力。當對手雙手控制並推我雙肩,使我無法左右旋轉,這時用平圓橫向滾動是化不開來力的,因為左右兩邊都被其雙掌封住了,只能用立向滾動來滾開來勁。方法是放鬆腰胯和脊椎,以腰為軸,肩向後微轉,同時膝向前擠進,這時對手雙手就像推在了以腰為軸,肩和膝為車輪外圓的前後上下轉動的車輪上,其力難以奏效。

斜圓滾化,是指當對手雙手來推我,其兩隻手力量不平衡時,我利用雙臂和身體,製造斜圓,藉助其不平衡,將其力滑向一側。

凸弧滾化利用外圓將對手之力滑向自己身體之外,由於人體結構的原因,凸弧可以畫得很大,所以可以用來化解很長的來力,尤其是柔長的來力,因此多用以化解柔力。

Advertisements

(二)凹弧為捋,吞化剛勁

當遇到猝然的剛勁時,來不及做出外圓凸弧滾化的反應,或者對手剛勁很大,我的前方全部被封死,無法做出凸弧,此時可以通過凹弧來吞掉來力。例如,當對手雙掌聚力用虎撲向我前胸猛撲過來,我胸腹放鬆,微含胸收腹做出個凹弧圈,避其鋒芒,使對手勁力失去著力點而落空。由於人體結構的原因,凹弧很難做大,化力空間幅度有限,鑒於剛勁通常短促,所以凹弧可以吞化之。彷彿詠春拳的「勁力走弓弦」。

凸弧外圓滾化,多用掤、捋之法;凹弧內圓吞化,多用按、擠之法。

無論是凸弧外圓滾化還是凹弧內圓吞化,區別化勁的高低,只用其圓圈的大小來定,大則低,小則高,小至成圓點者為妙手。這就是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無圈之時,外在表現也是直來直去。

(三)圓內弧(凹弧)與圓外弧(凸弧)

若雙方都用凸弧接手,則兩弧外切,容易相頂。若一人凸弧,一人凹弧,凹弧在外,凸弧在內,形成內切。若雙方都是凹弧,則相互牽拉或者分開。

凹弧以脊椎后移為技術要點,以脊椎后移的能力為基礎。凹弧把對手從我圈外放入我圈內,我的圓包圍了對手的圓,變敵我二圓外切為內切。

凹弧為吞,為開;凸弧為吐,為合。凹弧吞化剛勁,凸弧吐化柔勁。對手的勁力越剛猛,我越發要吞之,開而吞之,要有氣吞山河之意,有氣吞山河之勢,敢於放他入圈內,吞就是包圍,就是裹挾。相反,對手勁力越柔和綿長,我越發細細吐之,合而吹之,置之圈外,小心翼翼,不可讓綿勁入懷,以防綿里藏針。這就是太極的辯證。

過分含胸拔背不利於製造凹弧。很多練習太極拳的人,過分含胸拔背,這樣有利於製造凸弧,而難以製造凹弧,製造凹弧要求兩肩打開。

凸弧變凹弧,凹弧接著再變凸弧,既可變為平圓方向的凸弧,又可變為立圓凸弧。陳式太極拳講究襠胯走弧線,內勁走螺旋。其中,胯走後弧,即為凹弧。凸弧先轉手,凹弧先擰腰。根梢互變,根節與梢節的關係,究竟是根催梢,還是梢領根,受運動軌跡的影響。

邱海洋博士著作《中國武學》

本文摘自邱海洋博士武學著作《中國武學》,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