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呼吸道七大疾病防治方法

導讀: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春冬交替人體內環境很難一下子適應外界環境,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常常會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時乘虛而入,特別容易發生流感、流腦、流腮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今天就來說說這些呼吸道常見病。

1.流感

即流行性感冒,系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以飛沫傳播為主,亦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癥狀為主。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短暫的免疫力,隨病毒的不斷變異可反覆感染髮病。

預防措施:

接種流感疫苗是防範流感最有效的武器。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快、流行類型不同,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效果。另外,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都可以有效預防流感。

2.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在冬春季高發。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以1-5歲小兒最高,潛伏期一般為10-11天。麻疹病毒主要寄存在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病人是唯一傳染源。

初期癥狀類似「感冒」,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為嚴重的癥狀。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遍及全身,隨後疹退脫屑,其他癥狀也逐漸消退。隨著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后移趨勢。

預防措施:

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按時接種麻疹疫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盡量少到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有助於降低麻疹感染風險。

3.水痘

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為1-14歲兒童,幼兒園和小學最易發生和流行。雖然水痘屬於急性傳染病,但通常比較溫和,一般不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飛沫傳播為水痘的主要傳播途徑,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感染后經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癥狀,繼而出現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后變為丘疹、最後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約一周痂皮脫落。軀幹部皮疹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

預防措施: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等也很重要。

4.風疹

系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1-5歲兒童,育齡婦女,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布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為主要傳染源,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飛沫傳播,冬春季多發。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可導致胎兒畸形。

預防措施:

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春季為風疹高發期,應盡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講究個人衛生。

5.流行性腮腺炎

又稱「痄腮」,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本病大多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癥狀。患者常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疼痛更為顯著。

預防措施:

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按時接種腮腺炎疫苗。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簡稱流腦,兒童發病率高,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隨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覆發作,早期皮膚可見出血點或淤斑,1-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

預防措施:

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7.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以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為主。是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發熱為最初癥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伴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可併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預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溫馨提醒:兒童病情發展迅速,一旦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公眾號:e診斷醫學社區(ezhenduan521)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