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與口腔癌

小編有一個室友嫁去了長沙,去參加她婚禮的時候,見到了婚宴桌上居然放著很多檳榔,之前看過報道說檳榔常吃,會導致口腔癌。連忙和室友說,室友不以為然,長沙人就好這一口。

下面一起來看看檳榔的介紹吧:

檳榔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其藥用部位主要取其乾燥皮,稱為「大腹皮」,具有「行氣寬中,利水消腫」的功效,常常在臨床中配伍其他中藥用來治療以「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為表現癥狀的疾病,配伍得當則效如桴鼓。

檳榔的主要產地集中在中國的廣西、雲南、海南、台灣等省以及東南亞的大部分國家。曾經觀光過海南興隆的熱帶藥用植物園,在裡面見到了很多南方特有的道地藥材,其中檳榔就被列為「四大南葯」之首(余為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其藥用價值可見一斑。

Advertisements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地區以及國家的人們也大都喜歡「嚼檳榔」。

先把檳榔切開,取檳榔葉子上面塗上石灰水,然後用葉子把檳榔果包起來,放進嘴裡嚼。嚼完以後吐出來的東西,就是那種鐵鏽色的物質。

去過南方省市或者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人,應該會知道他們對檳榔的喜愛程度,現在北方的好多便利店、報刊亭也都會有檳榔出售。

然而,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某刊物中,認定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因此,有必要對檳榔藥用和食用情況進行梳理,以規避潛在致病危險,發揮正常的治療作用。

檳榔為一級致癌物,主要針對「嚼檳榔」,其致癌主要表現為「口腔癌」,我們不能直接將「嚼檳榔」與「口腔癌」之間划等號,但是前者確是導致後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會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咀嚼檳榔之所以能導致口腔癌,是因為檳榔中的檳榔生物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

這些物質長期、反覆與口腔接觸、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從而引起口腔黏膜炎症並影響口腔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生長,可能是引起口腔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有人對152位咀嚼檳榔的人和137位不咀嚼檳榔的人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在咀嚼檳榔的152人中,有84.4%的人患口腔黏膜病變,而在非咀嚼檳榔的人中,只有37.2%的人發生口腔黏膜病變,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的概率明顯高於不咀嚼檳榔者。

另一組研究證實,咀嚼檳榔者66%有口腔黏膜病變,其中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者為13%、白斑為3.9%、扁平苔蘚為5.2%;而不咀嚼檳榔者患口腔黏膜病變者只有1.5%。可見長期堅持嚼檳榔這一習慣,對於口腔的影響不可小覷!

而藥用檳榔,經常取其乾燥的皮,經過加工、炮製和純化,入湯劑或者丸劑,不存在對口腔黏膜的摩擦性刺激,且使用頻率、使用量等遠遠低於咀嚼量,還要與其他中藥合理配伍使用,因此不必擔心毒性與致癌風險。

經常嚼檳榔的人,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了!

研究者們猜測檳榔導致口腔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檳榔中的粗纖維容易摩擦口腔黏膜,造成黏膜反覆創傷,形成局部慢性損傷,進而導致癌變。

第二,檳榔中含有的大量生物鹼促進上皮細胞凋亡,與檳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進而導致癌變。

第三,與煙草共同食用更易促進癌症。檳榔不但是一級致癌物,長期嚼食對牙齒磨耗嚴重,其紫紅色的汁液還容易染黑牙齒,其中含有的大量生物鹼也容易讓人吃后產生頭暈、噁心的不適感。但這是否代表,檳榔就是罪大惡極、應當敬而遠之的?

應當理清的一點是許多人認為,「一級致癌物」就是毒性最強、對人體傷害最大的致癌物質。但事實上,對於「一級致癌物」的定義是「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而非「對人體傷害最大的物質」。

已明確的「一級致癌物」有很多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陽光、煙草、酒精、家居裝修常有的甲醛、燒烤煎炸后產生的苯芘類物質、腌漬食品中容易產生的亞硝酸鹽類物質。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其驅蟲性在臨床上也得到研究證實,檳榔雖然味道又苦又澀,但能令口舌生津,神清氣爽,這也是檳榔受到南方大多數人喜愛的原因。

見仁見智吧,反正我是吃不了檳榔。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