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不僅只可以用作艾灸

對於艾灸的治療作用原理,目前多認為是一種「綜合效應」,這種綜合效應包括了灸法的物理作用(有溫熱、光、輻射等)及艾的藥性作用。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從溫熱刺激作用和經絡穴位的特異性方面來詮釋艾灸的作用。

芳香治療作用可能是艾灸治療作用的另一個方面。芳香療法是利用天然植物的芳香揮髮油或精油,通過按摩、沐浴、呼吸、敷塗、室內設香、聞香等多種方式,促使人體神經系統受良性激發,誘導人體身心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實現調節新陳代謝,加快體內毒素排除、消炎殺菌、保養皮膚等保健和祛病功能的方法。芳香療法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目前普遍認為芳香物質可經嗅覺系統傳入大腦,抑制或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亦可通過呼吸或皮膚滲透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運行至全身,達到相應的治療效果。

Advertisements

芳香療法中,精油具有高度透皮滲透性和擴散性,可通過呼吸或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對人體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皮膚、泌尿系統都存在著治療和輔助治療作用。

在《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就有對香氣治病的論述:「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說明芳香植物的清正之氣,可以起到匡扶正氣、祛除濁氣的作用。民間還廣泛流傳「佩香法」,即將芳香藥物製成小巧玲瓏的香囊隨身攜帶,以達到芳香辟穢、防病治病的效果。

明清時期的文人高士,多在書案上設有造型典雅的香薰盒,讀書之時可以芳香醒腦,小姐老嫗手中常捧一爐,內放香料,取暖的同時可以舒緩神經、怡情悅性。

清代宮庭的醫藥檔案中有關芳香療法的內容亦十分豐富,香發方、香皂方、香浴方、香丸方等藥方,以及日用的香串、香瓶、香珠、香枕、香鼎、薰爐等芳香製品和工具,成為古代應用芳香療法的生動寫照。古代香薰選用的主要香料有藿香、木香、茴香、艾葉、菖蒲、佩蘭、迷迭香,沉香、蘇合香、樟腦、乳 香、檀香、麝香等。艾是其中常用的香料植物之一。

Advertisements

大量的藥理研究證明,艾葉油具有抗炎、抗過敏、鎮痛、免疫調節、平喘、 鎮咳、祛痰等作用。艾葉油如今已成為芳香療法所用精油之一,在美容美體、消炎殺菌、活絡止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

艾灸燃燒生成物中殘留的揮髮油成份可滲入皮膚,具有殺菌抑菌的功效。

艾灸療法中,歷來認為艾絨以陳艾為佳,古人認為新艾「灸易傷人肌脈」。陳艾與新艾相比,所含揮發物質的濃度有所降低,香氣變淡。艾的放置起也同樣到了一定的「稀釋」作用。

崔瑩雪,趙百孝。艾灸與芳香療法[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0.25(10):1548-155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